惟视资讯从正坐到侧躺,区区3mmHg
编者按:
临床上我们会碰到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压处于正常范围(10-21mmHg),但已经出现视神经损伤、视野缺损。这就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因为正常眼压已经超出这类患者视神经可耐受范围。眼压升高以及眼压波动是青光眼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眼压的昼夜波动(8mmHg)与体位相关。那么对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从白天的坐位到夜晚入睡时的卧位之间,眼压差别到底有多大?这种眼压波动幅度与视野损伤进展是否有关系呢?一起来看一下近期发表在AmericanJournalofOphthalmology上的一项临床研究吧!
重要发现1:从坐位到侧卧位,眼压波动仅有3.3mmHg
本研究共纳入93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使用回弹式眼压计先后测量坐位、侧卧位的眼压(图1)。
图1.侧卧位眼压测量
测量结果显示:受试者处于坐位时眼压平均在15.5mmHg,而当换到侧卧位时,眼压升高至18.8mmHg,平均体位性眼压差为3.3mmHg。
重要发现2:体位性眼压变化,最容易引起上方旁中心视野缺损!
既然体位变化会产生眼压差,那这种眼压差最容易引起哪块区域的视野缺损?
本研究中,对受试者采用Humphrey视野计(中央30-2模式)检查视野,共51个检测位点,并进一步分为7个检测区域,记录各检测位点与检测区域的视野总偏差值(图2)。
图2.视野检测位点分为7个区域
结果:研究共发现4个连续检测位点的视野总偏差值与坐卧位眼压差具有相关性,这些位点均位于水平子午线以上、中央3-15度视野范围内,并靠近生理盲点(图3),即坐卧位眼压差值越大,该位点越易出现视野缺损。
图3.上方旁中心视野缺损与坐卧位眼压差相关
小结
从坐位到侧卧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波动平均为3.3mmHg;
这种体位性眼压波动对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而言,最容易造成上方旁中心视野缺损。
临床启示
虽然研究中患者坐卧位眼压差均值仅约3mmHg,处于正常人群昼夜眼压波动范围内,但或许已经超过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可耐受范围。本研究表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上方旁中心视野缺损或许与其坐卧位眼压差相关,那么我们在临床遇到上方旁中心视野损伤较重、进展较快的患者,一定要考虑到监测患者坐卧位眼压哦!如果二者相差较大的话,可以考虑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如加用降低夜间眼压作用强的药物,更有助于控制青光眼进展!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