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绕脐疼痛小妙招
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中华文化独具特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医文化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肚脐周围经常出现胀痛。凡腹气之绕脐者,多属寒热气强。
一般主要原因包括: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急、慢性的肠炎或不全性肠梗阻,或由于食用过凉、刺激、辛辣的食物等饮食因素。导致肠道痉挛性疼痛,出现肠胀气、腹痛。肚脐周围出现经常性的胀痛。
下面来了解一下外陵穴,治疗绕脐痛效果佳。
外陵穴外陵
外,指本穴气血作用的部位在经脉之外。陵,丘陵也、土丘也。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太乙、滑肉门、天枢诸穴,胃经下部气冲等穴传来的天部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尘埃,上下风气交会后在本穴形成了一个风气场的驻点,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则随着在本穴的风停气止由天部沉降于地,在穴周外部形成了脾土堆积的土丘,故本穴名为外陵穴。
另有释义:
外,腹中线外侧;陵,高起处,山陵。穴在腹脐外下方,因腹直肌隆起处如山陵,故名。外陵者,腹壁丰满隆起,有如地面之丘陵,相对腹中之空匮而言也。本穴与足太阴之腹结穴挨近。腹结穴在大横穴下1寸3分,本穴在天枢下1寸。大横、天枢俱与脐平。
本穴与腹结穴横距约0.5寸至2寸许。又“结”字有凝滞积聚之意,即内有所结,外现棱起也。又如人在努力时,则脐腹之气,显然内结,而外表则出现硬陵,陵下是穴,因名外陵。
本穴治绕脐胀痛,凡腹气之绕脐者,多属寒热气强。凡内有所结,则外现隆起。腹结与外陵两穴,有内外相关之象。
外陵穴具有缓解腹痛和腹泻、痛经的病症的作用,亦有治疗痢疾和疝气的功效。
主治:胃脘痛、绕脐痛、腹胀、疝气、痛经、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禁灸)。
取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常用配伍1、配子宫穴、三阴交穴:治痛经。
2、配天枢、足三里、中脘:可用于缓解胃痛。
3、配阑尾、足三里:适用于阑尾炎。
每日保健
按摩、艾灸外陵穴,具有和胃化湿,理气止痛的功效。
1、按摩外陵穴: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揉,力度适中,有酸胀感为宜。可缓解腹痛,腹胀,胃脘痛的不适症状,对痛经,月经不调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艾灸外陵穴:
艾条悬灸5-10分钟,艾柱灸,3-5壮。温热潮红为宜,对绕脐痛,腹胀,痢疾,疝气,痛经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孕妇禁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