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视神经脊髓炎 > 临床表现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receptor,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cholinesteraseinhibitors,ChEI)治疗后症状减轻。发病率为8~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重症肌无力患者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天疱疮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1、发病机制

目前MG被认为是最经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与自身抗体介导的AchR的损害有关。主要由AchR抗体介导,在细胞免疫和补体参与下突触后膜的AchR被大量破坏,不能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导致突触后膜传递功能障碍而发生肌无力。针对AchR的免疫应答与胸腺有着密切关系,MG患者中有65%-80%有胸腺增生,10%-0%伴发胸腺瘤。胸腺中的“肌样细胞”具有AchR的抗原性,对AchR抗体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疾病病理

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神经肌肉接头,可见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间隙加宽,突触后膜皱褶变浅并且数量减少,免疫电镜可见突触后膜崩解,其上AchR明显减少并且可见IgG-C-AchR结合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等。肌纤维本身变化不明显,有时可见肌纤维凝固、坏死、肿胀。慢性病变可见肌萎缩。

、临床表现

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高峰在0~0岁,男性在50~60岁,多合并胸腺瘤。少数患者有家族史。起病隐匿,整个病程有波动,缓解与复发交替。晚期患者休息后不能完全恢复。多数病例迁延数年至数十年,靠药物维持。少数病例可自然缓解。

MG患者肌无力的显著特点是每日波动性,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此种波动现象称之为“晨轻暮重”。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以眼外肌受累最为常见,其次是面部及咽喉肌以及四肢近端肌肉受累。肌无力常从一组肌群开始,范围逐步扩大。首发症状常为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如上睑下垂、斜视和复视,重者眼球运动明显受限,甚至眼球固定,但瞳孔括约肌不受累。面部及咽喉肌受累时出现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连续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说话带鼻音、发音障碍等。累及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时则表现为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四肢肌肉受累以近端无力为重,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腱反射通常不受影响,感觉正常。呼吸肌受累往往会导致不良后果,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时称之为“危象”。诱发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手术(包括胸腺切除术)、精神紧张、全身疾病等。心肌偶可受累,可引起突然死亡。

除了肌无力症状以外,MG还可以合并胸腺瘤和胸腺增生以及其他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myastheniasyndrome,LEMS)。

临床分型

为了便于分层治疗和预后判断,Osserman将MG分为4个类型,这种分型目前已被广泛接受。

Ⅰ型:眼型(ocularMG)。仅上睑提肌和眼外肌受累,约占0~0%。

ⅡA型:轻度全身型(mildgeneralizedMG)。以四肢肌肉轻度无力为主要表现,对药物治疗反应好,无呼吸肌麻痹,约占0%。

ⅡB型:中度全身型(moderategeneralizedMG)。较严重的四肢无力,生活不能自理,药物治疗反应欠佳,但无呼吸困难,约占5%。

Ⅲ型:急性暴发型(acutefulminateMG)。急性起病,半年内迅速出现严重的肌无力症状和呼吸困难,药物治疗反应差,常合并胸腺瘤,死亡率高,约占15%。

Ⅳ型:晚期重症型(latesevereMG)。临床症状与Ⅲ型相似,但病程较长,多在年以上,由I型或II型逐渐进展形成,约占10%。

此外,MG母亲的新生儿15%可有出生后一过性肌无力症状,称为新生儿型重症肌无力(neonatalMG),表现为吸奶困难、哭声无力、四肢活动减少、全身肌张力降低,多在6周内自然减轻、痊愈。

危象:是指MG患者在病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的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危重现象。根据不同的原因,MG危象通常分成种类型:因胆碱酯酶抑制剂用量不足所致的肌无力危象,胆碱酯酶抑制剂过量所致的胆碱能危象以及无法判定诱因的反拗性危象。种危象中肌无力危象最常见,其次为反拗性危象,真正的胆碱能危象甚为罕见。

(1)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crisis):大多是由于疾病本身的发展所致。也可因感染、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月经、分娩、手术、外伤或应用了对神经肌肉传导有阻滞作用的药物,而未能适当增加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剂量而诱发。常发生于Ⅲ型和Ⅳ型患者。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肌无力症状突然加重,咽喉肌和呼吸肌极度无力,不能吞咽和咳痰,呼吸困难,常伴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甚至出现窒息、口唇和指甲紫绀等缺氧症状。

()胆碱能危象(cholinergiccrisis):见于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患者。发生危象之前常先表现出明显的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泪、皮肤湿冷、口腔分泌物增多、肌束震颤以及情绪激动、焦虑等精神症状。

()反拗危象(brittlecrisis):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剂量未变,但突然对该药失效而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常见于Ⅲ型MG或胸腺切除术后数天,也可因感染、电解质紊乱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无胆碱能副作用表现。

4、辅助检查

新斯的明试验(neostigminetest)

成年人一般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1~1.5mg肌注,儿童可按0.0-0.0mg/kg剂量给药(岁以下一般用0.mg,岁以上每岁增加0.1mg,但最大剂量不超过1mg)。为对抗新斯的明的心动过缓、腹痛、腹泻、呕吐等毒蕈碱样副作用,在注射新斯的明前5分钟先肌注阿托品0.5~1mg(小儿0.01~0.0mg/kg)。记录1次单项肌力情况,注射后每10min记录1次,持续记录60min。

以改善最显著时的单项绝对分数,依照公式计算相对评分作为试验结果判定值。相对评分=(试验前该项记录评分一注射后每次记录评分)/试验前该项记录评分X%。其中5%为阴性,5%-60%为可疑阳性,60%为阳性。

肌注新斯的明前应该常规检查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明显心肌缺血者禁用。有哮喘病史患者禁用。

疲劳试验(Jollytest):正常人的肌肉持续性收缩时也会出现疲劳,但是MG患者常常过早出现疲劳,称作病态疲劳。以下几种疲劳试验有助于发现病态疲劳现象。

(1)提上睑肌疲劳试验:让眼睑下垂的患者用力持续向上方注视,观察开始出现眼睑下垂或加重的时间。

()眼轮匝肌疲劳试验:正常人用力闭眼后有埋睫征存在(即睫毛均可埋进上下眼睑之间)。面肌受累的MG患者持续用力闭眼60秒后可出现埋睫征不全(睫毛大部分了露在外面)、消失甚至闭目不全和露白现象。

()颈前屈肌肌群疲劳试验:患者去枕平卧,令其用力持续抬头,维持45°。正常人可持续抬头10秒。颈前屈肌无力的MG患者,抬头试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最严重时甚至抬头不能。

(4)三角肌疲劳试验:令患者双上肢用力持续侧平举90°,观察维持侧平举的时间。正常人应该超过10秒。MG患者三角肌受累时侧平举时间明显缩短。

(5)髂腰肌疲劳试验:令患者仰卧后一条腿直腿抬高离开床面45°,正常人能维持10秒以上。维持的时间越短,髂腰肌病态疲劳程度越重。

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atingnervestimulation,RNS):为常用的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方法。MG患者表现为典型的突触后膜RNS改变: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kfbq.com/jbbx/7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