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急救中心专家提醒您高压氧舱
什么是高压氧治疗?
简单地说,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吸入高浓度的氧来治疗疾病的过程,叫高压氧治疗。一般人们需要在高压氧舱的环境中进行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有什么作用呢?
高压氧的作用广泛而独特,目前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替代。简单地说,高压氧有如下作用:
1、促进细胞有氧代谢的作用,纠正细胞缺氧,使细胞能进行充分的有氧代谢。目前,市面上活血化瘀和扩血管的药物很多,其活血和扩血管的目的就是供氧,而高压氧直接就可以供氧,掌握得当还无任何副作用。
2、广普的抗菌作用,不仅可抗厌氧菌,也可以抗需氧菌。
3、可以使水肿部位的动脉收缩,减少局部的血容量,减轻水肿。尽管此时动脉血减少,因血中的氧含量很高,进入组织的氧仍然是增加的。
4、促进白细胞的杀菌作用。氧供充分,过氧化物质增加,白细胞杀菌作用增强。
5、促进某些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如SIZ、TMP、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等。
6、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当颅内有病变(如感染、肿瘤),高压氧和药物同时使用可以提高颅内的药物浓度,增加疗效。
7、促进有害气体的排出,如煤气、二氯甲烷等。
8、血氧弥散距离增加。实验发现,正常情况下人脑灰质毛细血管氧的弥散距离的有效半经约为30微米,而在高压氧下可达微米。
9、调节免疫功能。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高压氧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过敏的可抑制,低下的可增强。
10、保健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部分细胞(如脑细胞)会出现缺氧、缺血,有氧代谢不足,最后死亡的情况。如在这些细胞死亡之前,定期的给予充分的氧供,可以延缓和减少细胞死亡的速度和数量。
高压氧能治疗那些疾病呢?
凡是缺氧、缺血性疾病,或由于缺氧、缺血引起一系列疾病,以及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与缺氧、缺血有关的一系列情况等。
有那些疾病是缺氧缺血性疾病呢?
1、各种中毒,如CO中毒、二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氢化物中毒、氨气中毒、光气中毒、农药中毒、化学药物中毒等。
2、溺水、自缢、电击伤、心源性休克、麻醉意外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脑缺氧、脑水肿、脑复苏术后等。
3、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4、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供血不全、脑萎缩、脑挫伤、脑外伤后综合症、植物状态(植物人)等。
5、脉管炎、血管炎、动脉栓塞。
6、新生儿窒息、脑瘫、高危妊娠。
7、气性坏疽、破伤风及其它厌氧菌感染。
8、多发性硬化、神经根炎、脊髓炎、截瘫、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血管性头痛、锥-基动脉供血不全、颈椎病等。
9、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等。
10、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11、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炎、血管炎、眼低出血等并发症。
12、皮肤移植、断肢(指)再植术、脉管炎、动脉栓塞、血管炎、顽固性溃疡、无菌性骨坏死、骨愈合不良、慢性骨髓炎、放射性骨髓炎、挤压伤、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术后伤口不愈等。
13、葡萄膜炎、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动脉栓塞、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突发性耳聋、面瘫、牙周炎、口腔溃疡等。
通过以上介绍,有些人会误认为高压氧可包治百病。其实,以上疾病虽然性质不同,影响的组织器官不同,但其均为缺氧缺血性疾病或因缺氧缺血引起的疾病哦。
高压氧治疗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未经处理的张力性气胸;服用双硫仑;服用抗肿瘤药物如多柔比星和顺铂;早产儿等。
相对禁忌证
1.胸部外科手术;
2.肺病;
3.病毒感染;
4.近期中耳手术;
5.视神经炎;
6.癫痫;
7.高热;
8.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9.幽闭恐惧症;
10.严重上呼吸道感染;
11.血压过高
入舱前注意事项
1、严禁将火种(打火机、火柴等)、易燃、易爆、易挥发物品(汽油、酒精、油脂)及电器设备(手机、商务通、电动玩具、电手炉等)带入舱内。
2、严禁使用发胶,头油,指甲油,口红及在身体涂抹油脂类东西等。勿将手表、钢笔及其他与治疗无关的物品带入舱内。
3、进舱前不宜进食过饱或进食易胀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薯类、萝卜、韭菜、葱、蒜等。一般在餐后1~2小时进舱。
4、入舱时必须穿纯棉质服装,不得穿戴化纤类衣物进舱。进舱前排空大小便,做好皮肤及外阴部的清洁。
5、小儿或躁动病人可湿润枕部头发,防在舱内摩擦产生静电。保持各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滑脱。
6、气管切开者的气管切口应暴露且周围15cm无遮盖,以防窒息。进舱前用吸痰器吸净口腔及气管套管内痰液。
7、在高压氧舱内治疗时,吸氧面罩紧贴面颊部,在安静和休息状态下吸氧,吸氧时不做深呼吸,不屏气,自然呼吸即可。
8、在高压氧舱内治疗时若出现耳部胀痛,可做咀嚼动作或吞咽动作缓解。若出现腹胀,便意,均为舱内压力改变所致,压力超过一定程度后可缓解,不必惊慌。
9、体温超过38℃,脉搏、呼吸缓慢,血压超过/mmHg者,妇女月经期暂停高压氧舱治疗。
出舱后注意事项
1、高压氧舱治疗后应注意休息,喝热饮或行热水浴。
2、注意加强营养,需摄入高糖(如蜂蜜水,糖水)、高蛋白低脂肪(如鱼汤,牛奶,鸡蛋,豆制品等)、高维生素(如新鲜水果,蔬菜)、易消化饮食。
供稿:急救中心
初审:安静终审:李成学编辑:谭泽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