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首款基因工程重组ldquo蛋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刘麟通讯员谭朝译余波光常胜康
7月4日,医院传来喜讯,患罕见重症“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0年、双目相继失明的20岁女孩小易子(化名),由该院神经内科与长沙晟康血液透析中心通力合作,首次采用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重组“蛋白A免疫吸附柱”高新医疗技术为其救治获得成功,她右眼重见光明,并于日前康复出院。
那么,基因工程重组“蛋白A免疫吸附柱”医疗高新技术成果到底是个什么“神操作”?据了解,这一成果是湘籍留英归国医学家陈校园博士,率领国内一支顶尖医学科研团队,经过十年艰苦努力、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研制开发成功的。该成果的医学原理和创新临床应用特点是:将免疫类疾病患者的血浆输入吸附柱,让柱子上的基因工程重组葡萄球菌蛋白A分子,快速“抓住”并清除患者血浆中的致病性抗体,再让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人体内,如此循环往复,持续清除血液中的致病物质,从而达到救治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目的。
据医学科研查新资料表明,该成果在当今国际上是第一款基因工程重组蛋白A免疫吸附柱。在研发过程中,其10多项核心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国家发明专利”;国家药监局为该成果颁发了“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还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创新医疗器械”荣誉称号。我国著名神经免疫医学家、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博士生导师胡学强教授接受釆访时表示,基因工程重组“蛋白A免疫吸附柱”新医术主要在如下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一举打破了国外高新医疗技术在危重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神经免疫性疾病医治上的垄断局面;并将血液净化技术,从原来医治肾脏病领域,扩展到神经科、血液科、器官移植科等多个临床医疗领域,实现了“一技多用”;特别是在针对疑难免疫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基因工程重组“蛋白A免疫吸附柱”技术,实现了对常规治疗方式方法的新突破。
新成果、新医术要发挥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键在于临床应用和造福人类健康。家住长沙的女孩小易子,10年前患上了一种神经免疫系统怪病,导致左眼失明,医院求医均未见转机。今年5月底,小易子的右眼又出现了视力迅速下降直至失明的严重症状,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该科副主任、神经免疫学专家杨欢教授通过仔细了解其既往诊疗经过和检查结果,确诊她患的是“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这次右眼失明属于疾病复发。由于这种神经免疫性疾病会累及患者神经系统包括视神经、脊髓乃至大脑,如不及时恰当救治,会造成严重后遗症,很难医治,目前的治愈率非常低。
为尽最大努力保住小易子右眼的视力,杨欢教授果断将其转院医院的长沙晟康血液透析中心,釆用目前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高新医疗技术基因工程重组“蛋白A免疫吸附柱”为她医治。该中心在我国著名血液透析与肾脏病医学专家、医院刘伏友教授及中心主任黄安兰教授等多位专家指导下,科学应用“蛋白A免疫吸附柱”技术,对小易子开展吸附、洗脱、平衡等5轮治疗,仅18天时间,她的右眼视力逐渐恢复,终于重见光明。
据相关专家介绍,基因工程重组“蛋白A免疫吸附柱”新医术,还可在治疗肾衰竭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免疫病、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经济日报记者:刘麟责编:胡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