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在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能力效果
脊髓炎是感染或毒素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本病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发展后可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其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肌力等均有非常不良的影响。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病后逐渐加重,表现为瘫痪和感觉障碍水平的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最终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其治疗主要为抗炎、脱水、改善微循环及改善神经代谢功能等,正确、及时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但是疾病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方可改善。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其是康复运动过程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在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能力的效果进行观察,发现其在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肌力中的效果均较佳,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肌力早期即可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因此患者的综合生存质量状态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肯定了早期运动对改善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但是也要注意针对不同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方案,避免过度训练及不合适的训练项目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运动疗法在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能力和肌力中的效果较佳,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在此类患者中应用。
中医目前多根据其临床表现命名,在瘫痪早期呈弛缓性瘫痪,可归属于“痿躄”范畴,久之转为痉挛性瘫痪,可归属于“痉病”,有排尿障碍者,可诊为“癃闭”,排便困难者则归于“便秘”。基于脊髓炎急性期以痿废不用为临床主要表现,多数医家以“痿证”作为急性脊髓炎的病名。益髓通络方剂将本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进行辨证论治,急性期主要从风温和湿温论治,慢性期主要从脾胃亏虚气阴两伤和肝肾不足,以阴虚有热为主。中医辨证主要分为脾肾阳虚、湿热阻络、瘀血阻滞三种证型治疗。脾肾阳虚型,法以温补脾肾,强筋壮骨。湿热阻络型以清热利湿通络,瘀血阻滞型:法以行气化瘀,壮骨强筋,急性期多为湿热型;恢复期多为肝肾阴虚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