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民政人优秀事迹展示坚守阳光下最
有人说,社会救助是最能履行民政部门职责的民生保障工作,也是太阳底下最温暖的事业。他说,老百姓的事情无小事,他会将这份阳光下最温暖的事业坚守下去。 他是济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布留宪,年至今在济宁市民政局工作。13年的民政工作生涯中,他致力于服务困难群众,练就了一套“望闻问切”的好功夫,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
“望”:他始终站在民情的瞭望角
无论是在办公室接待来访,还是下基层调研,布留宪总是注重“望”民情查现状,在群众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准确捕捉需求。 社会救助科接待过这样一位老人。老人是退休工人,妻子没有工作,儿子患有尿毒症。老两口省吃俭用给儿子治病。孝顺的儿子不愿拖累二老,想放弃治疗。老人每月有一千多元的退休金,按照当时的政策,无法享受低保待遇。通过到基层多次、广泛调研,布留宪了解到全市像这样无法享受低保政策的“支出型”贫困家庭还有不少。他和同事们认真思索,努力争取,在全省率先突破,将因重病等原因导致生活支出大于收入、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标准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省领导作出批示:“济宁的做法很好”,并要求全省建立这项制度。
“闻”:百姓的呼声就是工作的重点
社会救助工作就是要为困难群众解决难题,深入听取群众的心声、呼声。“百姓的呼声就是我们工作着力的重点。”布留宪说。 年,听到下岗职工陈先生的家庭遭遇,布留宪陷入了沉思。先是他女儿被查出得了视神经脊髓炎,他又查出尿毒症,不但不能挣钱给孩子治病,自己也需要巨额医疗费。妻子查出患有乳腺癌。绝望笼罩了这个家庭。每年医疗总费用很高,根据当时的政策,一家三口每人每年的治疗费用达不到市级救助标准。如何帮助这样的特困家庭走出困境?这个问题压在布留宪的心上,现有医疗救助制度必须进一步改进! 年底,新的《济宁市城乡医疗救助办法》出台,将按照规定报销、减免、补助有关医疗费用后,个人实际负担的本年度住院医疗费用超过家庭年总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居民纳入特大疾病市级医疗救助范围,给这类困难家庭带来了希望。
“问”:问民需求 把困难群众当亲人
布留宪总是主动询问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想,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把他们的问题记到心中,把他们的事情当成最大的事办。 在一次调研中,布留宪来到困难户李女士的家里。询问得知,李女士因孩子患重病,负债累累。丈夫丢下母子二人,杳无音讯,母子二人靠捡煤球为生。民政部门及时为其办了低保。不幸的是,李女士又查出患有乳腺肿瘤。债务还未偿还,又面临手术费用难题。布留宪立即联系有关县市区民政部门,考虑各种救助政策,采取先治病救命、后补办手续的办法,李女士及时得到治疗,重拾生活希望。
“切”:切准群众疾苦 推动社会救助制度创新
群众的需求是创新制度的力量源泉,布留宪注意把好困难群众这一脉象,切准群众疾苦,对症下药。 在全省率先建立特大疾病市级医疗救助、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对低保家庭大学生实施全程救助……在他的努力下,这一项项社会救助制度精准地为更多困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 年,济宁市社会救助工作更是实现创新与突破: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缓解困难群众“不能承受之重”;填补政策空白,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精准扶贫对象中的精神病人撑起保护伞;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 济宁市的社会救助工作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嘉奖,布留宪及其所在的科室也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选择了民政工作,就是选择了为群众做好事。选择了社会救助工作,更是选择了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布留宪说,他会坚持把这样的好事做下去、做到底,因为,他为之奋斗的,是阳光下最温暖的事业。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