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视神经脊髓炎 > 疾病预防

执业药师西药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内分泌系统用药

作用特点

代表药物

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生理学特点:升高血糖、促进蛋白质代谢、改变脂肪分布、保钠,排钾、钙、磷;

药理学特点:抗炎,抗(内)毒(素),抗休克(中毒性休克),免疫抑制,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嗜酸性、淋巴细胞;降体温,促进胃酸分泌

临床应用: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感染并发的毒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缓解急性炎症,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血液疾病。

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泼尼松、泼尼松龙

库欣综合征:满月脸、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血钙血钾降低、血钠升高,水钠潴留、血胆固醇升高,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诱发消化道溃疡,诱发精神病发作,诱发真菌与病毒感染,创面或伤口愈合不良。

雌激素

刺激卵泡发育,促进子宫内膜和平滑肌代谢,促进骨质致密,治疗骨质疏松

雌二醇、炔雌醇、雌三醇

阴道出血(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禁用),胆汁淤积性黄疸(胆囊炎禁用),高钙血症,水钠潴留,血栓静脉炎(血管栓塞性疾病禁用)

孕激素

用于不孕,先兆性流产、子宫内膜异位,闭经,骨质疏松,避孕

黄体酮、甲羟孕酮

蛋白同化激素

雄激素结构改造后的产物,促进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红细胞产生

苯丙诺龙、斯坦唑醇

男性化

甲状腺激素

T4要转变成T3发挥作用,小儿甲状腺不足引起呆小症,成人引起粘液性水肿。

左甲状腺片

心悸,心动过速

甲亢药物

引起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

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

白细胞减少用利可君、鲨肝醇、维生素B4治疗

用于甲状腺危象,必须配合硫脲类药物;甲亢术前用药

碘和碘化物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使酮体生成减少,纠正痛症酸中毒;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纠正细胞内缺钾。(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严重代谢紊乱,妊娠期)

胰岛素类

低血糖;过敏反应;局部注射部位的红肿热痛皮下硬结。

口服降糖药

黄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格列喹酮用于糖尿病合并肾病)

格列类

低血糖

非黄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促进胰岛素分泌。(餐前服用,降低2型糖尿病的餐后血糖)

格列奈类

低血糖,体重增加

双胍类,增加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酮尿、乳酸性血症

α糖苷酶抑制剂,干扰淀粉、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用于单纯餐后血糖升高)

阿卡波糖、伏格列糖

腹(胃)部胀气

胰岛素增敏剂,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糖的利用。

吡格列酮

女性骨折

调节骨代谢与形成药

骨化三醇在肾脏中有维生素D代谢而成,用于严重肾衰,长期血液透析者;绝经后及老年骨质疏松。

钙剂,维生素D,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

钙剂禁止与洋地黄类药物同用

双磷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

磷酸盐类

食管炎、;注射时有类流感样反应(对乙酰氨基酚治疗);避免与钙剂同用

降钙素,抑制骨破坏,阻止钙入骨,增加钙排泄,抑制肠道骨吸收,有镇痛作用

降钙素

治疗骨质疏松时应同时补钙

第九章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

作用特点

代表药物

不良反应

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钠多,血压升高;钠多,水就会多,引起水肿;钠少,引起神经肌肉传导迟钝;保持酸碱度恒定。

氯化钠

高血压、心动过速、水钠潴留

存在于细胞内液中,钾高,对心肌有抑制作用,钾低,能使心肌兴奋。

氯化钾、枸橼酸钾、门冬氨酸钾镁

心缓、心失、心脏停搏

镁可以促进钾离子内流,促进细胞内钾增高,所以低钾低镁时,不能只补钾;硫酸镁首选用于妊娠期子痫、先兆子痫的预防。

门冬氨酸钾镁

注:钙离子用于钾和镁的过量解救。

维持膜两侧的生物电位、神经传导、肌肉伸缩与舒张,构成骨骼的原料,可拮抗钾和镁离子。

氯化钙、葡萄糖酸钙

兴奋心脏

调节酸平衡

碱性药物,用于碱化尿液(使尿酸、磺胺类、喹诺酮类、阿昔洛韦、血红蛋白不易形成结晶;减少尿酸盐、胱氨酸、黄嘌呤盐结石的形成;增加氨基糖苷类、抗痛风药的疗效)。

碳酸氢钠、乳酸钠

乳酸钠不易与糖皮质激素、二甲双胍通用;

调节碱平衡

酸性药物,纠正碱中毒

氯化铵、氯化钠

葡萄糖

高渗糖(25%-50%)利尿、脱水,用于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眼压升高(青光眼)。

果糖

促进钾离子内流(极化液);减少机械创伤引起的红细胞性溶血,抑制自由基利用心肌细胞的修复;保持红细胞的韧性;改善心肌缺血。

水溶性维生素

干性脚气病

维生素B1

坏血病,增加毛细血管的韧性。

维生素C

糙皮病

烟酸

生成四氢叶酸,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叶酸

脂溶性维生素

骨软化病

维生素D

角膜软化症

维生素A

(与黄体酮)用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维生素E

第十章抗菌药物

1、β内酰胺类药物、多肽类药物——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作用特点

代表药物

不良反应

β内酰胺类药物

青霉素类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激活自溶酶,使细菌破裂死亡。临床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杆菌;螺旋体;链球菌;脑膜炎;钩端螺旋体;梅毒;炭疽;白喉;破伤风

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对金葡菌疗效好);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

过敏;(因维生素k的缺乏)出血;二重感染;吉海反应

头孢菌素

作用机制同青霉素;见下表

同青霉素;与乙醇有双硫仑反应

头霉素类

作用机制同青霉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抗厌氧菌

头孢西丁、头孢美坐

碳青霉烯类

是最广谱的β内酰胺类药物,对酶稳定

亚胺培南(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同用,防止肾肽酶对亚胺培南的分解;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同用,防止β内酰胺酶对阿莫西林的水解)

中枢系统严重不良反应(精神障碍、癫痫发作)

单环酰胺类

窄谱抗菌药,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常作为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替代品

氨曲南

与青霉素无交叉耐药性

氧头孢烯类

抗菌活性与三代头孢相似

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出血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抗菌作用弱,保护β内酰胺类药物免受β内酰胺酶的水解

克拉维酸、舒(他唑)巴坦

多肽类药物

糖肽类

抗革兰氏阳性菌,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β内酰胺过敏的感染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肾毒性、红人综合征

多粘菌素类

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破坏细菌细胞膜,导致细菌胞浆外露死亡,抗革兰氏阴性菌,用于β内酰胺和氨基糖苷类耐药而难以控制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多粘菌素B

肾毒性

2、头孢菌素类

G+

G-

耐β内酰胺酶

肾毒性

代表药物

一代

++++

+

+

+++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二代

+++

++厌氧菌

++

++

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三代

++

+++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

+++

+/-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克(泊)肟

四代

++++

++++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

++++

-

头孢吡肟

第五代(超广谱)

+++++

+++++

+++++

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

3、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克林)霉素、酰胺类抗菌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作用特点

代表药物

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革兰氏阴性菌。

庆大霉素

耳毒性、肾毒性

大环内酯类类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杆菌,作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药物,首选用于军团菌、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与氯霉素或林克霉素能产生拮抗作用。

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胃肠道反应,相关性腹泻,肝毒性,耳聋

四环素类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首选用于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

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

二重感染,与骨、牙中的钙螯合(四环素牙),8岁禁用

林可霉素类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及厌氧菌,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的首选药。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伪膜性肠炎(用万古霉素、甲硝唑治疗)

酰胺类

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

氯霉素、甲砜霉素

再障,溶血性贫血(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出血,灰婴综合征,可拮抗维生素B6和B12。

4、喹喏酮类、硝基咪唑类、磺胺类、抗真菌

作用特点

代表药物

不良反应

喹喏酮类

抗菌谱广,抗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靶点在细菌DNA旋转酶,干扰DNA复制与合成。

沙星类

跟腱疾病;加替沙星引起血糖紊乱;司帕沙星引起光敏反应。引起软骨关节病变,18岁禁止使用。

硝基咪唑类

主要用于阿米巴虫、滴虫、厌氧菌。

甲硝唑

口中金属味,白细胞减少,尿液成红色,与乙醇有双硫仑反应(同头孢菌素类)

磺胺类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酸和四氢叶酸合成减少,RNA和DNA合成减少。甲氧苄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导致四氢叶酸合成减少,与磺胺类合用双重阻断四氢叶酸的合成,协同抑菌。

磺胺嘧啶:首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柳氮磺嘧啶:肠道术前预防;

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大面积烧伤;磺胺醋酰:眼科

过敏;胆红素升高,引起黄疸;结晶尿。

抗结核杆菌

利福平:抑制DNA依赖性RNA多聚酶;

对氨基水杨酸: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

异烟肼:肝毒性,周围神经炎(与维生素B6缺乏有关);

利福平:肝损害,流感样症候群;

吡嗪酰胺:尿酸升高

乙胺丁醇:视神经损害红绿色盲。

抗真菌

多烯类: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两性霉素B: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

高热,肾功能损害

唑类:使细胞膜屏障功能受损

酮康唑:广谱,多表浅和深部真菌都有效;

氟康唑:侵袭性念珠;

伏立康唑:侵袭性曲霉菌

肝毒性

丙烯胺类:使细胞膜屏障功能受损

特比萘酚:浅表菌感染

第十一章抗病毒药物

药物

临床作用

利巴韦林

广谱,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不良反应:肾损害,致畸形孕妇禁用)

干扰素

慢性肝炎、疱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肿瘤

金刚烷胺

亚洲甲流治疗和预防

扎那米韦

流感治疗和预防

阿昔洛韦

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不良反应:肾损害)

泛昔洛韦

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

更昔洛韦

巨细胞病毒感染

膦甲酸钠

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视网膜炎

拉米夫定

乙肝、HIV

齐多夫定

HIV

奥司他韦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第十二章抗寄生虫药

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青蒿素

脑型疟、黄疸型疟

氯喹

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以及甲硝唑无效的阿米巴病

金鸡纳反应,角膜、视网膜病变

伯氨喹

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首选药

乙胺嘧啶

预防疟疾的首选药

叶酸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减少

甲硝唑

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厌氧菌、滴虫性疾病

阿苯达唑(广谱)、甲苯咪唑

蛔虫、鞭虫、蛲虫首选

吡喹酮(广谱)

绦虫首选

第十三章抗肿瘤药物

1、抗肿瘤药物

类别

作用特点

代表药物

不良反应

影响DNA结构和功能

烷化剂

环磷酰胺、卡莫司汀、赛替派、白消安

骨髓抑制,环磷酰胺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美司钠解救)

铂类

顺铂(实体瘤首选)、卡铂、奥沙利铂(直肠癌首选)

顺铂:肾毒性、胃肠道反应;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卡铂:抑制骨髓造血

抗生素

丝裂霉素、博来霉素

丝裂霉素:抑制骨髓造血

博来霉素:间质性肺炎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喜树碱、依托泊苷(小细胞肺癌首选)伊立替康

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洛哌丁胺治疗)

干扰核酸形成(抗代谢药)

干扰细胞的代谢,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氟尿嘧啶、巯嘌呤、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中毒时用亚叶酸钙解救

干扰核酸转录

阻止RNA合成

多柔比星、柔红霉素

心脏毒性(右雷佐生治疗)、骨髓抑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

干扰微管蛋白合成

长春碱类、紫杉醇类(多西他赛)、高三尖杉酯碱

长春碱:神经毒性、血栓静脉炎

紫杉醇:超敏反应

激素类

雌激素、抗雌激素(他莫西芬、托瑞米酚)、雄激素、抗雄激素

他莫西芬用于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是促排卵,易受孕。

靶向制剂

络氨酸激酶抑制剂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皮肤毒性、腹泻(用洛哌丁胺治疗)

单抗类

过敏

放、化疗止吐药

甲氧氯普胺、司琼类(5-HT3受体阻断剂)

2、拮抗及解毒药物

环磷酰胺

美司钠(治疗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

伊立替康

洛哌丁胺(治疗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

甲氨蝶呤

亚叶酸钙(治疗甲氨蝶呤中毒)

多柔比星

右雷佐生(治疗多柔比星引起的心毒性)

吗啡

纳洛酮、阿扑吗啡

地西泮、乙醇

纳洛酮

对乙酰氨基酚

乙酰半胱氨酸

肝素

鱼精蛋白

华法林

维生素k

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碘(氯)解磷的

第十四章眼科用药

作用特点

代表药物

抗眼部细菌感染

局部给予抗菌治疗

氯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

降低眼内压药(治疗青光眼)

M受体阻断剂

毛果芸香碱

β受体阻断剂

洛尔类

前列腺素类似物

前列腺素

肾上腺受体激动剂

地匹福林、溴莫尼定

利尿剂

乙酰唑胺

抗眼部病毒感染

局部给予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碘苷、更昔洛韦、利巴韦林

局麻药

丁卡因、奥布卡因、丙美卡因(用于儿童)、

散瞳药

后阿托品:用于眼底检查、验光,治疗虹膜炎、角膜炎;托比卡胺

第十五章耳鼻喉用药

药物

临床应用

硼酸滴耳液、酚甘油(鼓膜穿孔6个月禁用)、3%过氧化氢溶液

消毒防腐

3%硼砂乙醇

慢性外耳炎促使耳道干燥

麻黄碱、唑啉类药物

α受体激动剂,收缩血管,高血压禁用

第十六章皮肤科用药

硫磺

用于疥疮、头癣、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

林旦

疥疮、阴虱

异维A酸

抑制皮脂腺活性,用于重度痤疮

两性霉素B

用于深部真菌感染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kfbq.com/jbyf/5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