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脊髓病变提示系统性结节病
一名40多岁中年男子,主诉下肢进行性感觉异常和乏力4月,神经系统的查体无异常,头MRI及实验室检查包括水通道蛋白-4抗体是正常的。脑脊液检查示轻度蛋白增高(0.7g/L),细胞数增多(48个细胞/mm3,中性粒细胞占95%)和3个寡克隆区带(镜像模式)。他的脊髓核磁检查示C2~C5、C7~D3水平纵向延伸不连续性肿胀,并且可见沿脊柱片状增强(图1)。胸片及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是正常的。胸片示肺门淋巴结肿大,并且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图像检测可见摄取增加。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显示为非干酪样肉芽肿性结节病(图2)。给予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克/天,共5天)后,症状消失,并且复查MRI病灶基本消失。此后,给予硫唑嘌呤钠盐及波尼松治疗。在2年的随访期间,患者基本恢复健康。
Discussion讨论在结节病中神经系统受累占5%左右,但是,在系统性结节病中以脊髓受累表现的是非常少见的1,磁共振成像是发现神经系统病变最敏感的方法,但是它缺乏特异性,因此识别任何MRI上特征性标识是正确诊断疾病必不可少的。在脊髓结节病中提出了4个进展阶段:(1)早期脑膜发生肉芽肿性炎症;(2)炎症沿着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导致脊髓发生肿胀;(3)局灶性或弥漫性髓内病变的证据;(4)脊髓萎缩。2
该患者在疾病演变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MRI特征性改变,如纺锤形的脊髓不断扩大,沿脊柱走形的结节状强化(暗示脑膜为起源病灶),与神经系统结节病具有高度一致3,4。及时识别脊髓结节病,并适当的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对防止脊髓萎缩、改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图1:脊髓MRI异常:A.矢状位MRIT2加权像显示纵向延伸C2~C5、C7~D3节段肿胀呈高信号(箭头)。;B.T1加权像MRI增强扫描可见沿脊柱不规则片状增强(箭头);C.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第12天病灶基本消失(箭头)。
图2:淋巴结组织学。非干酪性肉芽肿及其周围组织细胞成分(瑞姬氏染色法,原始放大×)
编辑:李会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