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听力损失诊断认定参考指引
白癜风光疗对人体有害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1117/4518441.html昨天晚上,一位台湾同行传给我台湾多份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技术资料,我觉得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参考。今天刊出职业性听力损失诊断认定参考指引。之前,曾经刊出过“职业性听力损失之台湾共识”。年4月一、导论职业性听力损失系长期暴露在高噪声工作环境下,以至于耳蜗的毛细胞受损,所造成的感音性听力损失。其诱发的过程可自数月至数年不等。作业环境的高噪声危害并不会造成传导性听力损失,相反的,有许多原因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老化、自体免疫疾病……等等,可能会影响到支配毛细胞的神经纤维,而造成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噪声工作所引起的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年台湾职业伤病诊治网络职业疾病通报资料,该年案数一共件,其中职业性听力损失件,占63.5%。因此,在噪声作业下之员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是职业卫生保健中重要的课题。听力障碍类型一般可分为五种,每种类型的听力损失均有其特性,临床上可依此将大部分的病人加以归类。(一)传导型听力障碍:传导型听力障碍指的是声波无法有效的传入内耳现象,可能因外耳及中耳之外听道、耳膜、听小骨、中耳腔、卵圆窗、圆窗或耳咽管之问题而形成。常见原因如小耳症(先天性)、外耳道问题(如耳垢栓塞、异物嵌入、外耳炎或是外伤肿瘤等)、慢性中耳炎(不同程度之耳膜穿孔、听小骨缺损)、浆液性中耳炎(大部份是因感染及耳咽管功能不好所致,成人单侧性中耳积水要提防鼻咽癌)、胆脂瘤(上皮不正常增生在中耳或乳突中造成骨质破坏)、耳硬化症(镫骨足板硬化)、外伤造成之听小骨断离。这些病人可经由外科手术、药物或助听器改善。(二)感音性听力障碍:感音性听力障碍可能的病变部份有二,内耳病变所致者,称为感觉性听力障碍或称为耳蜗性听力障碍、内耳性听力障碍;而毛细胞至听神经核间之听神经病变所致者称为神经性听力障碍,包括第八对脑神经之两极神经节,又称为后耳蜗性听力障碍。这种损害是终身不愈的,大多数患者可戴助听器来解决。常见原因如噪声性听障、耳毒性药物中毒、老年性失聪、先天性听障等。其它如梅尼尔氏病、内耳梅毒、突发性耳聋、听神经瘤、侵犯听神经传导或听神经区的中枢神经疾病(如脑中风、出血、感染、脑膜炎等)、侵犯耳听神经之神经退化性疾病(如糖尿病、自体免疫疾病引起之神经病变)、其他不明原因之渐进性听力丧失等等等。(三)混合型听力障碍:混合型听力障碍指的是患者同时合并有传导型听力障碍与感音性听力障碍。治疗重点亦着重在改善传导部份的听障。(四)功能性听力障碍:功能性听力障碍指的是患者无听道上之器质性病变,却听不到声音且对声音没有反应的现象;可能由于心理或情绪因素所致。(五)中枢性听力障碍:中枢性听力障碍通常指的是因脑干以上至大脑皮质之间的听觉导路发生障碍而造成不暸解所听到的语言现象。其障碍并非纯音听力障碍,而是听能了解的问题。人类语言区域的频率主要在Hz到Hz之间,如果在此频率区域的声音明显异常,如一般说话沟通之70dB以上,则生活上语言沟通有障碍,而有生活上的听障。但如果听力受损的范围是在语言频率区外面,如在Hz、Hz、Hz,虽然已超过70dB,但在语言频率区如果没有受影响,则日常生活上的语言交流没有明显的影响,仅有在音乐欣赏时感到高音部分听不清楚,没有特别的行为或自我认知。由于噪声暴露导致的听力损失为渐进、无痛的,初期自高频区段开始,随着接受声音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听力损害由高频逐渐向低频扩展,才会影响语言听力。故劳工在早期不易注意到,直至察觉时听力阀值已变大,听力受损已严重。因此,对于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防护唯一可行之道只有预防:减低噪声之暴露量。早期只有通过专门的听力检查才能发现,通常不被人们注意,而听力损失一旦发生就无法治愈。噪声性听力损失之三级预防如下:第一级预防,为预防对人体有害的噪声量。例如:使用噪声较少的仪器设备、改变作业方法、设置隔音设备、使用耳罩或耳塞等。第二级预防,即定期做听力检查,便能早期察觉有害机制的影响(即听力损失)。第三级预防,改善与减少辅助器的伤害,例如避免使用不适当之助听器,以免造成更多的伤害。二、具潜在暴露之职业具潜在性噪声暴露的职业1.锅炉房作业2.化学品制造流程作业3.营造作业4.皱纹纸制造业5.爆破作业6.推土机操作业7.电器制造业8.机房作业9.金属制品铸造作业10.农具操作工作11.食品加工业12.铸工场作业13.家具制造业14.玻璃制造、加工业15.伐木业16.金属成型作业17.金属切削作业18.金工作业19.开口矿井采矿作业20.地下采矿作业21.兵工品制造业22.造纸业23.纸制品制造业24.石油精炼业25.塑胶制造业26.塑胶产品加工业27.动力工厂操作业28.印刷业29.金属初步冶炼作业30.采石业31.橡胶制造业32.橡胶制品加工业33.造船业34.石制品加工业35.水泥制造业36.石雕作业37.纺织作业38.交通器操作业39.航空站维修业40.航空站地勤作业41.开掘隧道作业42.木器制造业43.自动洗瓶作业44.货柜维修作业45.喷砂作业46.提供热门音乐之服务业(如舞厅、夜店、卡拉OK、KTV等)三、医学评估与鉴别诊断医学评估医学评估包括:病史的掌握与身体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从各项检查当中印证或鉴别诊断病史询问所掌握的疑点。(一)病史询问在病史方面,应考虑及于下列诸点:1.涉及听神经的任何过去的疾病或受伤史之足以引起失聪者,不管其究为疾病或受伤的直接结果,均应予以评估,俾决定现在的病变是否与其过去的疾病或受伤有关。2.可能为职业性失聪的病例,则对于患者的耳朵和听神经疾患的特殊评估至为重要。评估时应考虑下列诸点:(1)先前的耳朵方面的疾患(2)已知的失聪程序(3)晕眩(4)耳鸣(5)药物治疗-耳毒性药物(6)头部受伤(7)患者对其听能力的自我评估在职业史中,亦应考虑病人的嗜好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可能噪声暴露。这包括:(1)木工(2)金工(3)任何来源和任何形式的吵闹的音乐(4)修理汽车(5)操作吵闹的机具,如曳引机、剪草机等(6)交通(7)发射手枪、来复枪和鸟枪(8)赛车(9)驾驶机车、摩托雪车或汽艇等掌握几个重要的病史询问,将非常有助于医师对有听力损失的病人之医学评估与鉴别诊断。以下列举一些主要的问题:(1)您自觉听力是否有退化现象?(2)这种现象有多久了?(3)是突然发生的?还是渐渐减退的?(4)是否最近一段时间渐渐加重?(5)什么情况下自觉听力损失最严重?(6)是否怀孕后开始听力减退?(7)家人是否有听力损失者(耳聋者)?(8)在安静的环境内听力会较好?还是在吵杂环境下觉得听力较佳?(9)是否有耳鸣的现象?(10)曾否有过头晕或目眩过?若有请详加描述。(11)听力是否有时好时坏的现象?(12)是否有过耳朵方面的疾病?或开刀?(13)是否自觉说话能力如小孩般常说不清楚?(14)您目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15)您曾否长时间服用过什么样的药物?(16)曾否在什么样较吵杂的环境工作过?或所嗜好活动或环境会较吵杂?如保龄球、迪斯科、随身听等。(二)自觉和他觉症状失聪的早期症状包括:1.于吵闹环境中不能听懂他人的谈话。2.必须看着讲话者才能听懂。3.熟悉的音乐和以前听起来不一样。4.例行的听力检查结果起了改变。(三)实验室和临床评估噪声作业健康检查内容1.作业经历之调查。需仔细询问作业员工之前是否曾经从事噪声暴露作业及目前从事噪声作业的起始年月,同时应尽可能暸解其其暴露剂量。另外,有研究指出同时暴露在苯乙烯与噪声环境下,会增加发生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达4倍之多,因此噪声作业员工是否同时暴露于其他有机溶剂亦应仔细询问。2.服用伤害听觉神经药物(如水杨酸或链徽素类)、外伤、耳部感染及遗传所引起之听力障碍等既往病史之调查。伤害听觉药物很多,如水杨酸、氨基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喀卡拉霉素等)、其他抗生素(红霉素、万古霉素等)、抗癌药物、抗疟药物、利尿剂、等,应仔细询问。其他非职业性因素,但可能与听力损失有关的头部外伤、耳部外伤、耳部感染或其他疾病、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异常、肾衰竭)、梅尼尔症、遗传性听力障碍....等疾病史亦应一并收集,以作为听力损失鉴别诊断之用。3.耳道物理检查。做听力检查之前需先做耳道物理检查,以耳镜检查耳道,如有耳垢阻塞耳道,需先清除,否则不但会影响中耳鼓膜检查,也可能会影响听力检查的结果。噪声作业因需配戴耳塞,作业员工若未能注意个人卫生或常以棉花棒清洁外耳道,容易造成外耳道发炎或徽菌成染。做耳道物理检查时需确实以酒精棉花球擦拭耳镜套筒以免造成受测员工耳道之交叉感染。耳道检查时需特别注意,中耳鼓膜是否有穿孔、增厚等慢性中耳炎表征,耳道物理检查结果需确实纪录在体检表格上。4.纯音听力检查。目前法令规定的听力检查频率应包括、、、、、与Hz的纯音气导听力检查,检查结果必须做成听力图。因针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所做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因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以Hz最为严重,因此建议增加应参照Hz音频的测试,以作为与老年性听力损失鉴别诊断之用。受检员工在做听力检查之前应停止噪声暴露14小时以上,以避免因噪声暴露后所产生的暂时性听力阈质改变(TTS)影响听力检查。合格的听力检查室标准曾引用了美国ANSI之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劳动及职业卫生安全研究所的调查,医院之分频背景音量随着频率的降低而增高,显示听力检查室较无法阻隔低频的音量。将研究结果与美国OSHA标准值比较,发现有93.3%的听力检查室合于标准。若与较严格的美国ANSI标准做比较时,则各分频完全符合标准的听力检查室只剩37.0%,多数的不合格情形发生在Hz以下的低频部分。此外,特别针对健检巡回车内听力检查室进行量测评估,结果发现其各分频的背景医院内听力检查室的平均音量值。若与美国OSHA或ANSI等标准比较时,均有半数以上的频率超出标准显示健检巡回车医院内的听力检查室进行听力检测的工作。九十九年公布了「听力所设置标准」,规定听力所之总楼地板面积,不得小于二十平方公尺。合并设置语言治疗部门者,总楼地板面积,不得小于三十平方公尺。隔音室内部之噪声量全音频音压值在30dB以下。应朝着加强各医疗院所每年至少一次的仪器校正之方向努力,以确保医疗检测之质量,维护劳工健康之权利。听力检查应于隔音室内进行,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对听力检查隔音室的背景噪音标准规范如下(ANSIS3.1.,):ANSI-与ANSI-之不同在于ANSI-对低音频的背景噪声稍微放宽,而对高音频的背景噪声则要求较ANSI-稍微高一点。有研究显示在未隔音的房间内做听力检查,背景噪音对低音频的听力检查影响大于对高音频的听力检查影响;一般而言,因为有背景噪声的影响,在未隔音的房间内所做的听力检查结果会比在隔音室内所做的听力检查结果差。5.其他试验:前四种为建议检查,其余为选择性检查。(1)音叉检查(2)骨传导检查(3)语言接受试验(SRT)检查最小能听到及复诵的语音,以鉴定听阀和辨别力(4)语言分辨试验(5)听阻听力检查(6)复响和音衰退试验(7)听性脑干反应检查(ABR)(8)耳声传射检查(9)诈聋听力检查鉴别诊断正确的诊断有赖于谨慎而完整的病史建立、理学检查及实验室和耳学特殊检查。职业性听力损失的诊断,常藉助于听力图的特殊变化型态。长期暴露在高度噪声环境下的员工容易出现~Hz音频的听力损失,在Hz处有一明显的所谓凹陷[4KV型刻痕或C5-凹陷]而在Hz以下或Hz以上则听力比较好。一般而言,噪声性的暴露在较高频听力损失未出现之前,比较少出现Hz以下的听力损失。另外,要注意的是[4K凹陷]的出现并不一定就是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6K凹陷]也可能是一种属于正常且和噪声无关的偶然性发现,较常见的两个原因为:1.耳机未正确佩戴,和耳道未接合。2.人的听力在不同频率的敏感度不同,正常听力的设定是以一群正常人作为标准而得出,理论上正常听力图应表现平坦的一直线,然而6K参考值的设定可能低了数dB,因此可能使正常听力图在6K有小凹陷产生。(一)听力检查结果判读:任一音频其听力阀值超过25dB即代表该音频有听力损失情形,一般皆以平均听力代表听力损失情形。我国目前是以三分法计算代表平均听力,平均听力若大于25dB,即代表有听力损失。各地代表平均听力所采用的音频及计算方式未必相同,采用计算平均听力的公式如下:台湾:(Hz+Hz+Hz)/3OSHA:(Hz+Hz+Hz)/3听力损失指标(,,Hz平均听力阀值与听力障碍之关系).(二)噪声性听力损失判读原则噪声是利用振动空气的压力传到内耳,对耳蜗的毛细胞造成伤害,而产生成觉神经性听力损失。因此噪声性听力损失是以感音性听力损失表现,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噪声性听力损失特征是由高音频(-Hz)开始,(或)Hz是最早受到影响及听力阀值改变最大的音频。因此听力图4K或6K凹陷也常被用来辅助诊断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基于上述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特征职业性噪声暴露所引起之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建议判读标准如下:1.暴露史:工作史上有足以引起听力损失的噪声暴露。虽然我们无法单纯由工作史上评估职业性噪声暴露程度,但在具有潜在性噪声暴露的环境下工作多年,应予以特别注意。职业安全卫生设施规则规定:劳工噪声暴露工作日八小时日时量平均音压级在八十五dB以上之噪声作业,应实施听力保护计划,以预防工人发生听力损失。OSHA建议:工作环境噪声在85~90dBA时,应实施听力保护计划,以预防工人发生交谈频率范围(~Hz)的听力损失。但这并不表示,长期暴露在90dBA以下工作环境之工人即不会有职业性听力损失。因此,对个别病人,若发生交谈频率范围内的听力损失,则其他非职业性听力损失之原因,应加以详细评估。2.时序性:听力损失发生在暴露之后半年以上。从噪声暴露(dB以下)到产生永久性的听力损失所需的诱导期约为半年以上。若在噪声暴露半年内即产生永久性的听力损失,需仔细询问工作史及临床上之鉴别诊断。3.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有其特殊的病程,绝少有突发性者。职业性听力损失在连续性噪声诱发下,通常是数年内慢慢发生的,除非是类似爆炸造成的音创伤,否则绝少单耳且突发性之听力损失。一般而言,职业性听力损失会发生在噪声暴露的最初5年内,而且可能在接下来的8~10年内听力损失加重;停止噪声暴露,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也会停止而不再继续进行。4.听力损失必须是感音性病变。噪声性听力损失是以成觉神经性的听力损失表现,纯音气导听力检查若有听力损失情形,医院做骨传导听力检查以和其他原因造成之听力损失做鉴别诊断。5.三分法平均听力损失大于25dB。三分法平均听力之计算公式为(Hz+Hz+Hz)/3;其值若大于25dB即达听力损失标准。6.其有特色之4K或6K凹陷(大于三分法平均听力10dB以上)。(或)Hz是最早受到影响及听力阀阈值改变最大的音频。因此听力图上4K或6K凹陷也常被用来辅助诊断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台湾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以Hz最为严重,因此判读时应参考Hz音频的测试,以作为与老年性听力损失鉴别诊断之用。4K或6K凹陷的判读标准为在听力图上听力阀值以4K或6K为最大,在4K或6K之后的音频则有向上转移的变化;而4K或6K的听力阀值需大于三分法平均听力值10dB以上。7.两耳之听力损失程度其对称性,亦即二耳之听力损失差距在10dB以内。一般而言,两边耳朵对于暂时性(TTS)或永久性(PTS)听阀改变的听力损失之敏感性应相同,因此两耳之听力损失程度其对称性,亦即二耳之听力损失差距在10dB以内。如果,有工人在高度噪声环境下工作多年,而造成一侧耳比另一侧耳更严重的听力损失,则其他原因如听神经瘤或其他原因应加以评估。然而也有某些特殊行业的暴露(如军人使用枪械),其听力损失可能不其对称性。8.特殊的听力损失型态。不同的噪声源暴露,可能会有较特殊的听力损失型态出现,这称为。例如操作电钻的工人,几年后,在高频率会有较早而严重的听力损失,在较低频则听力损失往往较轻微。如果,这类工人在较低频出现比正常情形严重的听力损失,则其他原因造成的听力损失应一并加以考虑。某些工作环境,最大听力损失可能出现在4K以外频率,尤其是6K。以下为凹陷出现于4K以外频率的一些例子:(1)飞机工程师的听力损失集中于6K的发生率较高。(2)冲击性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可能引起6K凹陷。(3)暴露于轻武器的军人,其听力损失通常呈现6K至8K凹陷。(4)音乐家的听力损失比较倾向集中于6K。(5)冶金矿工会在3K至6K有较宽范圆的听力损失凹陷。(6)组装工人在靠近乳突部使用螺丝起子听特殊声音,可能在3K至6K有较宽范围的听力损失凹陷。英国安全卫生署(HSE)指出低频噪声造成的最大听力损失可能出现在Hz,而高频噪声造成的最大听力损失可能出现在6K或8K。9.职业性听力损失其交谈内容辨识能力维持良好。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开始于高频区(~Hz之间),而交谈频率通常在~Hz,因此语言辨识能力测验常能维持良好(score70%以上)。10.非职业性听力损失之因素要一并评估。因嗜好或工作之余的活动,导致超量的噪声暴露程度,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导致诊断上的误差。(三)听力异常之鉴别诊断执行听力损失的判读时,除必须了解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特征外,对于常见的听力损失原因也须有所了解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许多的疾病,例如:听神经瘤,迷路神经炎,耳毒药物毒性,病毒感染,声创伤(如爆炸),头部外伤,遗传性听力损失,糖尿病,老年性听力损失等必须仔细加以鉴别诊断。职业性听力损失,一般为感觉神经性之听力损失,其听力在愈安静的环境下通常会较佳,而传导性听力损失的病人,尤其耳硬化症病人,在较吵杂的环境下听力会较佳,这又称「维里斯现象」。另外,注意病史中的耳鸣或晕眩之现象,常能提供许多耳科疾病的鉴别诊断方向;听力的不稳定现象,如早晨比傍晚好,休息时比紧张时好,挖耳后会比较好等等,这些都可能与某些耳病如梅尼尔症有关,可用来作鉴别诊断。其中因年龄老化造成之听力损失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需特别注意。年龄造成之听力损失,称为老年性听力损失,也其有渐进性、对称性,及高音频听力损失的特征。老年性听力损失常有始自Hz而且往较低频方向递损的现象,而且噪声引起听力损失在早期有反射增进的情形,亦即在噪声的环境中,发话者说话声音愈高,听话者愈有失却听懂谈话内容能力之现象,而老年性听力损失则无此种现象。老年性听力损失,在听力图上由低音频至高音频呈现一种down-slopping的图形,而噪声性听力损失最严重的音频在或Hz(4K或6K凹陷),或Hz之听力阀值会有up-turn的变化。常见之听力损失原因及其在听力图的特征如下:常见听力损失原因之鉴别诊断四、流行病学证据健康危害机转及流行病学证据(一)噪声作业引起听力损失之机转噪声是利用振动空气的压力传到内耳,对耳蜗的毛细胞(haircell)造成伤害而产生感音性的听力损失。噪声的强度以分贝(dB)来表示,dB是以对数为计算基础(dB=20logP1/P0),因此不能直接相加。例如20dB的声音强度是10dB声音强度的10倍,30dB的声音强度是10dB声音强度的倍,而80dB加80dB等于83dB。噪声的频率是以赫兹来表示(Hertz,Hz),目前噪声作业听力检查是以Hz、Hz、Hz、Hz、Hz、Hz与Hz等音频为检查项目,一般交谈最常用的音频介于Hz至Hz之间。噪声暴露对听力损失造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下列三项因素:1.噪声暴露的强度。2.噪声暴露时间之长短。3.个人对噪声的感受性。噪声造成的听力损失依噪声强度及内耳毛细胞的伤害可区分为下列两种:1.声创伤:噪声的强度超过dB以上时,音压所产生的能量能在瞬间使耳蜗的高氏器官(organofCorti)与基底膜产生撕裂性伤害而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此种听力损失常伴随有耳呜,通常发生在与爆破有关之作业。2.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长久暴露在85dB至dB之间的噪声所造成的听力损失即是一般所称的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暴露于强烈噪声造成的听力损失,可分为暂时性听力损失(TTS),或是永久性听力损失(PTS),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暂时性听力损失是因为短时问处在高噪声区域,导致听力阀值的提高,此时离开噪声源后,需要一段时间,其听力可回复正常者,但永久性听力损失一旦发生,则听力永远不会回复至其原先的状态。噪声暴露造成之永久性的听力损失机转可分为下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噪声暴露造成毛细胞受损,毛细胞无法再生而被瘢痕组织取代。根据文献在毛细胞被破坏少于50%时,低音频的听力阀阈值尚不致至变化。第二阶段:持续的噪声暴露数周至数年的时间,会造成毛细胞进一步受损,当受损达一定程度时,听力阈值会闭始变化,通常会先发生在至Hz之问。此时因一般谈话常用的音频(-Hz)尚未受到影响,工作人员无法查察觉高音频听力损失已经发生。唯有定期的全音频听力检查才能发现噪音所造成的早期高音频(-Hz)听力损失。第三阶段:持续的噪声暴露会使毛细胞进一步受到伤害,听力损失亦会从高音频(-Hz)扩散到低音频(-Hz)而影响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的听力质量(如谈话、开会),而使工作人员产生自觉听力损失的症状。但听力损失一旦造成,即使加强听力防护措施也无法使听力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二)噪声引起听力损失的特征美国职业与环境医学学院在年一项噪音听力防护委员会中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作以下的描述[6]:1.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影响内耳毛细胞,造成感音性的听力损失。2.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是对称性的。3.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很少造成严重的听力损失,低音频的听力损失通常在40dB以下,高音频的听力损失通常在75dB以下。4.目前无足够证据显示停止噪声暴露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会继续进展。5.先前的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并不会使工作人员对后续的噪声暴露变的敏感或更容易受到噪声的伤害。6.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最早的征象为听力图上高音频区、与Hz的凹陷,在Hz处回升。1.此凹陷通常发生在上述频率之一,如噪声暴露持续会开始影响旁边之音频,此变化情形加上年老退化之听力损失可能使凹陷变得不明显;因此年纪大的个案,如果评估时无先前之听力图可供比较,将难以评估噪声在此个案之听力损失中所造成的效应。2.确切凹陷的点取决于诸多因子,包括噪声之频率、耳道大小等。3.在早期噪声性听力损失情形中,低频(、、Hz)之平均阈值比高音频(、、Hz)之平均阈值要来得好,Hz处的阈值通常比凹陷最深处的阈值来得好。此凹陷与年老退化听力损失之下坡式(并且在Hz处无回升)不同。7.在持续或间断的噪声暴露环境下,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在10至15年进展最快。而后因听力阀值升高,使得后续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的速度减缓。此特性与随着时间流逝而加速之年老听力退化不同。8.持续性的噪声暴露比间歇性的噪声暴露,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伤害更大。9.噪声导致之听力损失的风险在85dB(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下被认为是低的,然而一但超过85dB则风险将显著增加。10.现实状况下听力防护具所提供的保护力因人而异,并且在工作现场比在实验室中效果来得差。因此听力防护具应提供良好的噪声衰减效果使在耳膜的音量小于85dB时间加权平均。11.当暂时性听力损失发生时不管有无伴随耳鸣皆是风险指标,如果危险的噪声暴露持续可能将发生永久性听力损失。上述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的描述被广为应用。早期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特征是由高音频(-Hz)开始,Hz是最早受到影响及听力阀阈值改变最大的音频。听力图判读时4K凹陷(4Knotch或C5-dip)也常被用来辅助诊断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吴聪能等人在年针对台湾所做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国内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以Hz最为严重;陈仲达在对台湾某炼油厂所做的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相关研究亦显示噪声作业所引起的听力损失以Hz为最严重。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的音频分布不一样,在做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判读时需特别加以注意的。(三)其它健康危害1.噪声对心血管影响一项文献回顾报告指出,长期暴露于噪声下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并且导致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及中风的风险上升和高血压盛行率上升。2.噪声对血糖的影响Sorensen等人在丹麦调查铁路周围位平均50到64岁居民追踪10年的世代研究发现,住处道路噪声每增加10dB,糖尿病风险会增加8%倍(RR=1.08;95%CI:1.02-1.14);先前5年中所有住处的道路噪声平均值每增高10dB,其糖尿病风险增高11%倍(RR=1.11;95%CI:1.05-1.18)。若诊断糖尿病时采取较严格的定义,共有位糖尿病患者,则道路噪声造成糖尿病的发生率风险更明显;目前住处道路噪声平均值每增高10dB时,其糖尿病风险增为11%倍(RR=1.11;95%CI:1.03-1.19),在先前5年期间所有住处的道路噪声增加10dB,尿病风险增加14%倍(RR=1.14;95%CI:1.06-1.22)。3.噪声对血脂的影响Mehrdad等人调查火车货运公司暴露铁路噪声位员工,分成高噪声暴露组位(超过90dB)和低噪声暴露组位(低于80dB),探讨两组噪声对血脂的影响发现,三酸甘油脂有明显上升现象,而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都没有差别。该研究其中也回顾了其它四个类似的研究,结果发现有两个三酸甘油脂有明显上升,而其余则是下降。4.噪声对腰围的影响Eriksson等人60对瑞典斯德哥尔摩地区机场周围位居民追踪10年的世代研究发现,长期的机场噪声暴露,在调整社会经济及生活型态因素后,除了有较高的高血压风险,也可能导致代谢症候群;机场周围噪声每增加5dB,腰围平均增加1.51公分(95%CI=1.13-1.89)。五、暴露证据收集方法噪声作业场所的调查与测定为暸解劳工是否有因职业暴露而产生危害的重要依据。于噪声作业场所进行之噪声量测工作可分为1.劳工暴露状况测定(区域采样测定与个人暴露剂量测定);2.噪声源之确定(工程控制调查)二大项。于量测前,需先至现场暸解劳工噪声暴露状况、作业型态、作业时间、厂房的布置、噪声源机具的种类、排列位置与分布范围及暴露劳工数等资料,裨能规划噪声测定策略,建立每一暴露劳工之暴露资料。(一)劳工暴露状况测定为确定作业现场噪声音压级与劳工暴露是否符合法令规定,可以区域采样测定与个人暴露剂量测定二方法进行量测,主要在建立噪音作业劳工之职业暴露史,包括下列六个基本资料:1.工作场所资料2.环境危害因子资料3.劳工资料4.相似暴露群资料5.作业环境测定资料6.暴露评估资料。整体性暴露评估着重于评估所有劳工在所有工作日之所有暴露,为有效率之暴露评估,透过观察法及采样法建立相似暴露群(SEG),以暴露劳工之制程、工作、作业、环境危害因子等决定因素,一群劳工由于其决定因素的频率与相似性成为有相同的整体暴露轮廓之相似暴露群。1.区域采样测定:以普通噪声计以上之噪声计来测定噪声作业场所之音压级,将作业场所以等间距画纵横线,于其交点(spot)离地面一百五十公分高度进行测定,量测噪声作业场所之音压级。同时可将测定结果画出作业现场之噪声分布图,来表示作业场所不同噪声区域的音压级。如拟进一步了解劳工之暴露量状况,可将劳工于各作业点之音压级与作业时问代入下式计算,求得作业时问劳工之暴露剂量。图一作业场所噪声等音压级曲线示意图2.个人暴露剂量测定:如果区域采样测定无法获得劳工个人暴露剂量值时(作业环境噪声量变化较大、劳工无固定作业位置或常需移动位置时),应使劳工佩戴噪声剂量计进行个人暴露剂量测定,以了解劳工整个工作日噪声暴露剂量值。高暴露群劳工为主要之测定对象,如果无法确认高暴露群劳工时,得以随机选取部分劳工进行劳工暴露剂量测定。噪声测定方法依作业噪声特性不同而改变,说明如下:(1)稳定性噪声测定:噪声随时问变动极小,例如纺纱、织布等作业场所,其噪声测定,以噪声计采慢(slow)回应、A权衡电网,测定时间短暂(例如3分钟)即可代表工作日噪声情形,再针对劳工在该工作场所暴露时问调查,得以计算暴露剂量及八小时日时量平均音压级。A.以噪声剂量计量测:如有噪声剂量计时,使劳工珮戴测定剂量亦可。B.以噪声计测定:80dB以下不列入剂量计算;以慢回应A权衡电网测A权音压级;劳工噪声暴露时问调查;计算劳工噪声暴露一个工作日之总剂量;由总剂量换算八小时日时量平均音压级。(2)规则性变动噪声:噪声随时间而变,但其变动具有规则性的周期。A.以噪声剂量计量测:劳工佩戴一个周期(可以);二个周期(较好);三个周期(次好);四个周期(最好)。B.以噪声计测定:每五秒读取一个读数(A权衡、慢回应),直到一个周期(二小时);舍去80dB以下数据;一个读数代表五秒噪声暴露;计算一个周期剂量,换算工作日剂量,再换算八小时日时量平均音压级。(3)不规则变动噪声:噪声随时问变动,且不具有规则性者。A.以噪声剂量计量测:劳工整个工作日佩戴,读取剂量。B.以噪声计测定:每五秒读取一个读数(A权衡、慢回应;如工作日为八小时,则有个读数;舍去80dB以下之读数;一个读数代表五秒暴露;计算总剂量;换算八小时日时量平均音压级。(4)冲击性噪声:尖峰与尖峰问隔在一秒以上时,应测峰值及总剂量,峰值测定时以峰值回应或冲击回应,A权衡;以噪声剂量计测总剂量或工作日八小时日时量平均音压级。(二)噪声之频率分析测定:如欲以研判噪声源特性、选定工程改善方法或选择防音防护具为目的,而进行噪声源之测定,量测仪器除量测音压级之噪声计外,尚需外接八音阶频带分析仪。如欲掌握噪声源则需以音强分析仪器对噪声源进行频谱与音强特性分析,作为噪声环境工程改善及音源控制之参考依据。六、结论职业性听力损失健康危害急性◆噪声的强度超过dB以上时,音压所产生的能量能在瞬间使耳蜗的高氏器官与基底膜产生撕裂性伤害而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此种听力损失常伴随有耳鸣,通常发生在与爆破有关之作业。◆除听神经损伤外,可能出现鼓膜破裂、听小骨损伤、鼓室或内耳出血等。◆症状包括耳鸣、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听力明显下降等。慢性◆长期噪声引起的症状:耳鸣、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听力减退、肠胃功能障碍、食欲不振等。◆长期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特性。1.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影响内耳毛细胞,造成感音性的听力损失。2.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是对称性的。3.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很少造成严重的听力损失,低音频的听力损失通常在40dB以下,高音频的听力损失通常在75dB以下。4.目前无足够证据显示停止噪声暴露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会继续进展。5.先前的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并不会使工作人员对后续的噪声暴露变的敏感或更容易受到噪声的伤害。6.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最早的征象为听力图上高音频区、与Hz的凹陷,在Hz处回升。(1)此凹陷通常发生在上述频率之一,如噪声暴露持续会开始影响旁边之音频,此变化情形加上年老退化之听力损失(presbycusis)可能使凹陷变得不明显;因此年纪大的个案如果评估时无先前之听力图可供比较,将难以评估噪声在此个案之听力损失中所造成的效应。(2)确切凹陷的点取决于诸多因子,包括噪声之频率、耳道大小等。(3)在早期噪声性听力损失情形中,低频(、、Hz)之平均阈值比高音频(、、Hz)之平均阈值要来得好,Hz处的阈值通常比凹陷最深处的阈值来得好。此凹陷与年老退化听力损失之下坡式(并且在Hz处无回升)不同。7.在持续或间断的噪声暴露环境下,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在10至15年进展最快。而后因听力阀值升高,使得后续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的速度减缓。此特性与随着时间流逝而加速之年老听力退化不同。8.持续性的噪声暴露比间歇性的噪声暴露,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伤害更大。9.噪声导致之听力损失的风险在85dB(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下被认为是低的,然而一但超过85dB则风险将显著增加。10.现实状况下听力防护具所提供的保护力因人而异,并且在工作现场比在实验室中效果来得差。因此听力防护具应提供良好的噪声衰减效果使在耳膜的音量小于85dB时间加权平均。11.当暂时性听力损失发生时不管有无伴随耳鸣皆是风险指标,如果危险的噪声暴露持续可能将发生永久性听力损失。(一)慢性噪声性听力损失职业性听力损失诊断基准主要基准需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有职业暴露史和合理的听力损失发病之时序性。(1)有职业性暴露史:暴露于平均音压级大于93dB之噪声作业环境至少半年以上;平均音压级超过93db者,每3dB所需最低暴露时间减半[10]。若暴露于较低剂量的噪声作业环境,如平均音压级介于85-93dB之噪声作业环境而怀疑有职业性听力损失时,则其最低暴露时间必须远大于半年。(2)听力损失发生在暴露职业性噪声后。2.听力检查结果符合下列三条件(1)有显着听力损失:纯音听力检查结果三分法[(0.5K+1K+2K)]/3之平均听力损失大于40dB。(2)听力损失为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纯音听力检查图出现4K或6K凹陷,在高音频平均听力[(3K+4K+6K)/3之损失大于低音频平均听力[(0.5K+1K+2K)/3]损失10dB以上。(3)听力损失为两耳对称性,两耳三分法平均听力损失相差10dB以内;但少数特定作业可以有两耳不对称的听力损失。3.历年听力检查结果符合下列条件(1)「职业性听力损失」之认定:在一系列的纯音听力检查结果,其三分法听力阅值经过年龄较正后,比个人于职前的基线资料下降10dB或以上者。(2)历年听力变化符合职业性听力损失的特性。4.必须合理排除非职业性噪声因素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感觉性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例如:年龄、药物引起的中耳疾病。辅助基准历年听力检查结果大致符合职业性听力损失的特性:1.职业性听力损失多发生在噪声暴露的最初5年,而且可能在其后加重,因此于噪声暴露的5-10年内,若没有听力损失的发生,则最近发生的听力损失,应仔细排除非职业性之因素。2.在持续、稳定的噪声暴露环境下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在10至15年后达到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的极限。3.停止噪声暴露,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也会停止而不再继续进行;因此停止噪声暴露一年后,若听力持续恶化超过老年性听力损失幅度,应排除为职业性噪声所引起的。4.单纯由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低音频(-Hz)的听力损失通常在40dB以下,高音频(-Hz)的听力损失通常在70dB以下。然而若持续暴露于噪声环境或合并其他环境因素或疾病,听力损失可能加重。5.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与暴露噪声强度有关。在不同噪声强度下暴露十年后,听力损失的中位参考值如下:75-79dB为2.6dB、80-84dB为5.9dB、的-89dB为10.1dB、90-94dB为15.0dB、95-99dB为20.5dB、-dB为26.6dB、dB以上为45.0dB。(二)声创伤急性声创伤:是一种急速大能量的噪声所造成的听力损失。噪声的强度超过dB以上时,音压所产生的能量能在瞬间使耳蜗的高氏器官与基底膜产生撕裂性伤害而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此种听力损失常伴随有耳塞、耳痛及耳鸣,通常发生在与爆破有关之活动。听力损失在听力外伤刚发生的数日内听力可能有进步,整体而言,声创伤通常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声创伤诊断基准: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有职业性噪声作业环境之暴露史及合理的听力损失发病之时序性。(1)暴露于爆炸性噪声的病史。(2)暴露后产生急性听力损失和耳朵不过症状(耳鸣、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听力损失为下列两者之一:(1)听力损失为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纯音听力检查图出现4K或6K凹陷,在高音频平均听力[(3K+4K+6K)/3K损失大于低音频平均听力[(0.5K+1K+2K)/3K损失10dB以上。(2)混合性听力损失,纯音听力检查图呈现平坦型。若中耳同时受伤会合并传导型听力损失故表现混合性听力损失。3.「听力损失」之认定为:在听力外伤事故前后一系列的纯音听力检查结果,其听阈比个人于事故前的资料下降10dB或以上者。4.必须合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成觉神经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参考文献(略)
屏蔽材料:
我知道屏蔽材料的厚度,对应的铅当量多少?史上最容易的随便查!
WORD全文:
WORD,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其他相关内容:放射防护放射治疗学名词术语放射防护基础术语放射防护放射学名词术语我国的放射管理,这篇推文终于搞清了台湾的放射防护,您知道多少?新形势下的放射卫生管理要求,这里全都有!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附10种诊疗场所建设标准要求职业健康的反思,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豁免?放射卫生防护文件清单,医用X线诊断防护要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这7种情况下儿童不能照CT或X片!NEW新旧标准比较,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76-陆地上行走,需要随身携带游泳圈吗?豁免讨论对于豁免设备的体检,吵吵嚷嚷,您认为呢?辐射危害,及其监测X射线屏蔽材料与厚度的选择绝对好资料,每一个mm铅当量的X射线屏蔽材料厚度清单,全网独有!我知道屏蔽材料的厚度,对应的铅当量多少?史上最容易的随便查!放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汇总医用放射检测参数与对应的技术标准学习让人进步,NEW放射防护要求,GBZ-,PPT。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深入学习,GBZ-体检要去放射科,可您知道如何判断其合规性和安全性吗?10种常见医用放射机房要求,按GBZ-新要求更新。旧新版本比较,放射防护要求究竟有哪些异同?请看这篇推文。学透GBZ-。
至年4月30日,推文清单汇总
劳动节的深圳湾
重磅!职业健康工作持续加强,这里有红线
一个噪声计算工具,VERYGOOD!
视频,职业病防治知识水平测试40题讲解
稀释剂、涂料并不是那么简单,其实含有致癌物
考题答对有奖!医用X设备屏蔽材料对应的铅当量一览表
不说不知道,医院CTX线照片究竟危害大不大?
常见的几个好网站,不收藏都不行
如违法,将面临关停和高额罚款
视频,普放新标准学习,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评价
切忌死板教条,防毒防尘优先!
高温季节再谈高温危害,这篇推文让您清清白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