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视神经脊髓炎 > 疾病诊断

张美妮以援疆搭建桥梁用医德托起信仰

日前从省卫计委获悉,经基层推荐、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我院神经内科张美妮主任医师被推选为年度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

张美妮,中共党员,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归国学者,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脑病专业组委员,山西省神经电生理学会常务委员,山西省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担任《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编委,《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和《中华医师杂志》审稿专家。参与编写、版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版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版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张美妮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工作27年,擅长神经免疫性疾病、癫痫和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癫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曾两次赴澳大利亚学习、做高级访问学者,回国后主要致力于神经免疫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建立了神经免疫和神经眼科实验室,开展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脑脊液IgG指数和寡克隆区带(OCB)、神经免疫相关的免疫学检测以及眼科相关检查,年4月正式成立神经免疫学组。近5年来收治脱髓鞘患者例,并完成山西省归国留学科研项目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变异研究,鉴定获国际先进水平。多次荣获院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岗位标兵荣誉称号。

目前主持承担山西省归国留学科研项目和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多发性硬化复发型两项(Tower/EFC、MS)、继发进展型一项(BAF)。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会议,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10多名,发表学术论文40篇。

年对张美妮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一年半的援疆经历,让她对新疆人民生活有了切身的体会,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各族朋友结下深厚而朴实的友谊,“这些珍贵的友情,将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鞭策和鼓励我。”张美妮说。

精于业务,廉洁行医

临床工作中,张美妮面对的大多数患者是青年人,很多人是第一次患病,而且由于疾病本身又具有反复性,患者易产生害怕、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每接诊一位患者,张美妮首先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并且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经济情况和意愿进行个性化治疗。她从不乱用药,不仅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次受到患者的好评。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医德,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她的医技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

张美妮曾经诊治过一位28岁女性多发性硬化患者。患者19岁时首次患病,之后病情反复发作,平均每年住院5次,医院,但经过长期治疗仍没有显著效果。后来慕名就诊于我院,收住病房后,经过对疾病的重新评估和诊断,查阅国际个例报道,张美妮决定调整传统治疗方案,两周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情出现复发,随着疾病持续进展,患者逐渐产生情绪上的焦虑和抑郁,家属也逐渐失去信心。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网查找个例文献后决定,应用新的治疗方法进行尝试。”张美妮说,新的治疗方法虽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为了患者,她决定全力以赴。经过反复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终于摆脱了多年病痛的折磨,目前已育有一女儿,家庭生活幸福。

也曾有一名患者让张美妮心疼落泪。患者张先生34岁,是一名农民,他是家里的顶梁柱,靠开长途货车补贴家用。年开始出现无明原因抽风,经治疗后缓解;6年后多次四肢麻木,舌头发僵、说话不流利,头颅多发片状病灶,一直未明确诊断,同时患有重度抑郁症。年9月中旬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以脱髓鞘病收入院。住院第二天即查出肺结核,经会诊转往太原市结核病院。

治疗期间,患者脑部症状突然加重,张美妮当时正在休假,她立即终止休假,前去会诊并进行抢救。经多方努力配合,张先生转危为安,之后复查一切正常。患者的母亲看到儿子神志逐渐清楚,对张美妮说:“您是我儿子的救命恩人啊!”随即从口袋里摸出仅有的元钱硬往张美妮手上塞。张美妮看着那元,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患者母亲以为是嫌少,解释家里情况的捉襟见肘,张美妮拉着患者母亲的手,把钱退给她,说:“咱们农民挣钱不容易,快把钱收回去,治病救人是我们大夫应该做的。”

“没有张大夫,就不会有我儿子健康的身体,儿子是家里的顶梁柱,儿子倒了,这个家就倒了,张大夫平时忙,有时候过节给她打电话送上问候和祝福,她还常叮嘱我注意身体、多休息。”张先生的母亲说。

尽职尽责,发挥特长

作为主任医师和学科带头人,张美妮谈到:“我到新疆以后发现,所在科室医疗设备相对薄弱,教学科研能力偏弱,医生普遍学历较低、年资较浅、临床经验不足。”针对这些状况,她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逐步完善病房三级查房,建立会诊、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她坚持每周进行1-2次多媒体教学,加强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医生的诊治水平。经过她的言传身教,科里多数医生的临床、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住院患者中约85%是脑血管病患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脑卒中),急性期往往都是采用单一药物治疗,而没有及时康复训练和其它综合治疗,不少患者虽然保全了生命,很多却遗留了严重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张美妮带领科室医护人员率先开展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规范化治疗和卒中单元的建设等,临床实践中进行尿激酶溶栓患者50例,成功率50%;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患者75例,致残率减少30-40%,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与此同时,根据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诊断或疑诊了以前未能认知的一些少见病,如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脱髓鞘疾病(MS、NMO)、神经系统变性病(PD、AD、ALS)、遗传病等,医院的空白。

张美妮诊治的一位石河子56岁男性患者让她印象深刻。患者20年复发13次,生活不能自理,仅靠女儿做家教维持日常开支,生活极度困难和艰辛。由于病情重而复杂,一直未确诊,医院著名神经病学教授,将血清样本运送到天津,很快明确了诊断结果,患者被确诊为视神经脊髓炎。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现在生活已经能够自理。

聚焦顽疾,首创健康教育会

作为神经免疫学组带头人,张美妮深刻认识到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年12月4日,张美妮创立了山西省首家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健康教育会,目前已举办3期,通过患教会这个平台,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基本知识、诊断和治疗以及长期治疗的意义,教患者学会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定期对患者病情进展、生活能力、情绪反应等进行问卷,长期跟踪随访。

患教会的举办拉近了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距离,帮助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举办患教会的消息在山西青年报、太原晚报等报刊上进行宣传,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

回忆自己当初做出援疆决定的时候,张美妮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当时科里许多医生都面临着照顾年幼子女、年迈父母,子女教育等诸多困难,援疆干部抽调困难较大。我儿子已上大学,父母亲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在神经病学专业上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脑血管病、癫痫和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完全能胜任这一工作。同时自己又是一名入党多年的共产党员,是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使我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年“非典”期间就带头报名参加发热门诊的工作,有过这样的工作经验,我感到自己更为成熟老练,便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时间长达一年半的援疆任务。”

在援疆工作期间,张美妮尽职尽责,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她对待患者如亲人,多次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好评,荣获年度院优秀文明员工、年度院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在整个援疆期间表现优秀,荣获嘉奖,不负三晋父老所托。

热心公益,播撒爱心

援疆期间,在做好日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她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参加援疆专家的巡回医疗义诊活动,为广大基层患者提供了更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年11月,她参加了为期9天的基层团场的巡回义诊活动,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回顾援疆过程,张美妮说:“作为一名医生,我深深感到援疆不仅仅是参与边疆建设的过程,更是一次净化心灵的旅程,是爱祖国、爱人民情感升华的过程,是奉献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让我受用一生。”









































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
石家庄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kfbq.com/jbzd/1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