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热门美剧里的神经科病例之豪
很多小伙伴们说,在我们“解析豪斯”的冲击下,已经陷入了恶补或重看《豪斯医生》的循环中了。为什么?因为这样的病历太精彩、太扑朔迷离了,各种欲罢不能。
那是当然了,各式各样的病人,加上队友们的神助攻。豪斯作为本剧的主角,一边不断接受着住院医师们一次又一次的质疑(只为反衬豪斯神一般的脑回路),一边用“医学之神”啪啪啪上身的剧情反转打观众脸。这样的神设定,只能让作为观众的我们不断地献上膝盖。
然而,现实中的医疗是否真的有这样高潮迭起呢?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今天,我们就解析一下戏剧化病历的巅峰。
第3季第6集
本篇故事是由一个胖子开始的,而且还是个已经死了的胖子。
呼吸停止、皮肤湿冷、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都让消防员在没有没有确认股动脉是否搏动的情况下,做出死亡的判断。直到他放了一个屁。
这位体重超过磅,腰围超过7尺的46岁男性,因持续昏迷而入院。最为核心的问题,应该是,他为什么昏迷?
首先,这位被大家想当然贴上“糖尿病高脂血症病态肥胖”标签的患者血糖正常,胆固醇水平也不高。这就排除了因糖尿病导致的酮症酸中毒。
其次,能检出的毒素的毒性检测阴性,不能检出的河豚毒素在6-8小时便可致命,而患者昏迷超过24小时,且心电图和神经系统测试没有显示异常。这也进一步排除了中毒。
同时,患者身上没有发现外伤痕迹,又减少了一个可能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呢?豪斯医生首先考虑了匹克威克综合征。但疑点在于患者的二氧化碳和氧含量正常,豪斯认为对于“河马一般(体重过大)”的患者,不能按正常的血氧水平衡量。
在进行针对匹克威克综合征的治疗后,插管和类固醇并没有效果,而且更糟的是,患者开始发热。详细的病史显示患者是个美食爱好者,有冶游史,这迫使团队开始思考更多引发昏迷的原因,脑梗死、中枢系统感染(野生动物)、神经系统梅毒。
此时似乎只有头颅核磁查才能解开谜团了。虽然豪斯表示不屑,但众人仍成功地把患者塞进了限重磅的核磁共振仪里。患者入院并未进行头颅核磁检查的原因是仪器不能承重,而实施证明确实不行,患者压坏了机器。
然而剧情不反转就不是豪斯医生了,扫描中途,患者奇迹般的苏醒啦。所以继“他为什么昏迷”后的又一重大问题来了--“他为什么又苏醒了”。
头颅MRI未发现出血、梗塞和水肿的征象。是否是激素水平导致的昏迷呢?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肾上腺功能不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异常、性病?一系列的检查证明,患者激素水平正常,唯一的体征是先天性的眼球震颤。豪斯对此的分析:要么是一贯的患者在撒谎定律:明知有病却不承认,要么依旧是匹克威克综合征的治疗延时效应。
恢复了的患者坚持出院,医院大门就因为丧失方向感、平衡能力摔倒再次入院。在豪斯队友一片混乱的猜测中,决定查一下脑脊液,看看到底是寄生虫感染还是药物副作用(苯妥英钠)。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太胖了,无法弯腰配合),普通的腰穿无法进行,医生们决定在额叶前部进行的脑脊液取样。虽然手术医生艺高人胆大,但患者仍祸不单行的失明了。此时患者的失明、平衡失调、发热和过度兴奋,豪斯想到了多发性硬化,但仍不能排除病情反复的糖尿病导致的昏迷和失明。
脑脊液检查印证了豪斯对于多发性硬化的猜想,但患者拒绝针对糖尿病的检查。在与患者的争执中,豪斯发现他的关节异常——“手指不仅肥,而且长满疙瘩”。皮肌炎、小脑体征、视神经损伤,什么病能导致这样多种多样的表现呢?豪斯想到了众病之王,肿瘤。
在接受了支气管镜活检和手部X线检查后,患者被证实患有小细胞肺癌,同时脑脊液中也检出了特异性神经元抗体,解释了其神经系统症状来源于副肿瘤综合征。
匹克威克综合征年,英国作家狄更斯曾在小说《匹克威克传》中,以他认识的一个人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叫乔(Joe)的小男孩,面色紫红,全身水肿,性格怪异,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吃和睡中度过,平时很难将他从病态的睡眠中唤醒,且睡眠时发出响亮的鼾声,常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本世纪初,医学家们就是根据这个形象命名了一种新的疾患,即匹克威克综合征。其典型特征为:肥胖,嗜睡,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血液中的红细胞明显增多(面色紫红)。最早报道本征是在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本病的发病率也增加。
Pickwickian综合征多见于体型异常肥胖的成年人,(BMI40Kg/M^2),也称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pulmonaryhy-poventinationsyndromeOHS),男∶女发病率为4.6∶1,国内报道患者平均体重kg,主要表现为白天的低通气,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严重者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其嗜睡症状易与脑梗塞混淆,随着睡眠医学的迅速发展,对OHS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有了新的突破,目前认为大多数OHS患者均有呼吸中枢功能及呼吸肌功能异常存在,进而发生与睡眠有关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随后逐渐形成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肺心病,且这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很难用普通的给氧方式缓解。OHS的诊断依据:遇有极度肥胖,嗜睡的人,不论有无心肺疾患,夜间频繁发生不明原因的呼吸暂停者,结合血气分析及睡眠监测结果即可诊断。其治疗方法:减轻体重,少颈部脂肪沉积,减小上气道阻力,亦可减少胸腹部脂肪沉积,减少呼吸负荷;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目前治疗OHS最有效的方法,如CPAP呼吸机治疗可逆转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副肿瘤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是指由全身性或系统性恶性肿瘤在患者体内未发生转移的情况下即已引起的自身远隔器官功能的病理变化,导致神经、消化、造血、内分泌、骨和关节、泌尿系统等发生病变。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等)产生的病变,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
约1%的肿瘤患者出现过PNS,其中50%以上为肺癌所致,其临床表现多样,最多见的是小细胞肺癌,神经症状可早于肿瘤症状潜伏期可达数周、数月、甚至5年以上。PNS可以在其他系统肿瘤出现临床表现之前也可在出现之后,但其一般的临床表现要较肿瘤本身更早,并更为严重,之后出现者比较容易诊断,而之前出现者则容易误诊、漏诊,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比如肺癌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咳嗽、咯血、血痰等呼吸系统表现,大家都比较熟悉,容易诊断,但以肺外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者少见,临床上极易误诊或漏诊。
PNS的发病范围很广泛,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病临床症状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体内原发癌症的大小和生长速度无关,但与受损的部位和程度有关,当发展到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弥漫性灰质脑病,副肿瘤性斜视性眼阵挛,小脑变性疾病边缘系统脑炎和癌性脊髓病等,而当影响到周围神经系统时可导致副肿瘤性感觉神经元病和副肿瘤性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等,其发展到神经肌肉接头可导致癌性肌无力综合征,癌性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等。
戏剧化的设定和戏剧化的剧情,豪斯的故事真是怎么讲都精彩,但同时隐含着的也有很多思索。
医院都带着各自的身体和各自的人生,作为医生,该如何看待他们,会不会仅仅因为对他的一个印象,就先入为主的判断了他的病情呢?就像这集中因肥胖而被认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他的肥胖成了被歧视的原因。
医生非神,无论是思维还是行动都会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背后也反映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就像是豪斯坚持的“病人皆说谎”信念,源头可能他所持有的人性本恶的哲学观念吧。
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信念,又该如何理解这些信念对自己判断的影响?这是一个充满哲学色彩的问题。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医学的尽头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