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视神经脊髓炎 > 疾病治疗

专科风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医院神经病学科始建于年,经过几代老一辈神经病学家,尤其是在原任科主任胡学强教授以及现任科主任陆正齐教授的带领下,经全科同仁3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脑血管病、神经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痴呆)、神经危重症疾病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中山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博士、硕士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卫生部住院医师专科培训基地,年获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年获得国家级临床试验药理基地,年获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合照

  科室现有在编医技人员94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8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19人,主管护师3人,护理师16人,护士25人,电生理技师4人,研究实习员1人,检验技师1人,教辅员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已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30名,硕士研究生36名。

  现任学科带头人陆正齐博士,为医院神经病学科主任、兼神经病学科一区专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组长,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委员;中华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和《中国神经精神杂志》编委。

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

  学科现设有4个病区(天河院区神经一区、神经二区,医院,医院),开放床位张(其中神经内科ICU6张),每年收治住院病人约人次,年门诊约7万人次,年急诊约人次;每周开设专家门诊20单元,专科专病门诊14单元;病人来源覆盖全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建设高水平专科总体纲要的指导下,我们充分发挥多学科、多单位合作模式,结合学科可持续发展需要和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将本专科建设成为亚专业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神经内科临床诊疗中心、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高地。

  一、综合学科实力雄厚

  针对神经免疫性疾病、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帕金森病、痴呆及癫痫、神经科危急重症等难点和重点,发挥本专科临床病种齐全、人才队伍完整、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特点,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特色的诊疗路线,形成完善的疑难病例和危急重症诊疗方案。建立神经免疫病诊治中心、建立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及建立脑血管病防治及临床康复中心。

  二、八大亚专科特色

  为促进临床和科研发展,科室加强亚专科建设,成立了脑血管病、神经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帕金森病、癫痫和认知障碍、神经危重症及神经病理八个亚专科,设立亚专科组长负责各亚专科建设,并开设亚专科门诊,定期组织亚专科小组会议讨论学科发展。

亚专科小组会议

  三、八大主体特色技术

  1、脱髓鞘疾病的寡克隆带及AQP4抗体检测

  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NMO)同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两者均能致残,且易复发,对青壮年劳动力造成严重危害,虽然两者有许多共同点,但是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和预后也不同,但临床上二者常易混淆。我们课题组率先在国内率先开展MS患者的寡克隆带测定以及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MO患者血中的AQP4抗体以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MS、NMO及其他脱髓鞘疾病。

  2、NMDAR脑炎及其它自身免疫性脑炎(AID)的抗体测定

  NMDAR脑炎及其它自身免疫性脑炎(AID)确诊困难,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检测,而NMDAR抗体是AID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目前国内开展该指标检测的实验室不多。科室实验室引进国外先进的试剂盒已可准确地检测NMDAR抗体,敏感性达80%,特异性达%,已成功地辅助诊断多名患者。

  3、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的激素脉冲治疗模式建立

  我专科已建立一种NMO和多发性硬化治疗模式——激素脉冲治疗,即在患者缓解期每3-4月予大剂量甲强龙间断冲击(甲强龙1.0g冲击5天)治疗。初步统计显示,我中心约余例NMO患者经该方案治疗后病情(患者病残程度、病程、发病次数)均有明显好转,这种治疗属于国际首创,而且疗效独特,不仅可以减少复发,而且明显减少致残。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其他中心以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治疗,解决广大患者的痛苦。

  4、TB-SPOT在结核性脑膜脑炎的诊断运用

  华南地区天气湿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我院开展了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免疫酶技术,从单细胞水平检测分泌抗体细胞或分泌细胞因子细胞,不仅敏感性高,而且特异性高,目前科室已针对约余例疑似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开展该项检查,为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5、在隐球菌脑膜炎的早期开展抗原凝集试验

  隐球菌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诊断和治疗难度最大的疾病,病死率在40-60%以上。由于早期缺乏敏感的隐球菌诊断方法,有些患者在检查十次以上才发现是隐球菌脑膜炎,给隐脑患者后续的治疗带来极大困难。科室自开展抗原凝集试验来诊断隐球菌脑膜炎以来,发现抗原凝集试验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特异性在95%以上,敏感性在85%以上。由于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加上正规、阶梯的抗隐球菌治疗,科室目前隐球菌脑膜炎的死亡率已降至10%以下。

  6、通过基因检测确诊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科室与检验公司合作,对考虑可能患有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患者积极进行遗传学检验,辅助诊断了多例遗传性疾病,包括肝豆状核变性、肯尼迪病、腓骨肌萎缩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Leber视神经炎和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进一步提高了科室的诊断水平。

  7、脑立体定向活检技术

  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经常误诊淋巴瘤和脑血管病。科室与神经外科合作开展了三十余例脑立体定向活检术,用于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颅内肿瘤、寄生虫感染、结核性肉芽肿等的鉴别诊断。科室实验室开展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可行常规染色和阿立新兰染色、抗酸染色和印度墨汁染色等特殊染色,以利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等疾病的鉴别。

  8、周围神经活检技术

  周围神经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常需要与脱髓鞘、副肿瘤综合症、神经遗传及变性疾病鉴别。科室3年前开始开展了30例周围神经活检技术,明星有利于以上疾病的鉴别诊断。

  四、优秀的人才梯队

  我们强化亚专科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国内外研修学习制度,支持中青年骨干赴国内和国外一流神经科进修学习,加强国际交流,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知名研究机构保持并开展长期实质性的合作,定期邀请专家来科室访问讲学。面向国际培养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后备骨干,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专科强调临床带动科研,科研服务临床。作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以组长单位承担了多项Ⅱ期和Ⅲ期新药临床试验,参加了两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PRoFESS和TOWER研究)。

教授查房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科室高度注重学科临床研究进展和学术交流,多次承办全国及省级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科室讲座,连续举办了10期《全国脱髓鞘疾病临床与基础进展研讨班》;举办过两届岭南神经病学国际高峰论坛;近5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发表临床SCI论文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余篇。年获得我院优秀学科建设三等奖;年获得我院优秀学科建设一等奖;年获得我院优秀学科建设二等奖。年获得我院优秀学科建设一等奖。









































中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天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kfbq.com/jbzl/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