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视神经脊髓炎 > 临床表现

夜谈康复不是继续治病

不少老百姓会把康复治疗看成是临床治疗的继续,比如在常见的脑瘫、偏瘫、截瘫康复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往往抱着想要通过继续治疗最终恢复到与正常人一样的希望,结果屡试屡败,最终还是不能达到独立和自理的康复目标。这是由于人们习惯了医疗就是治病的思维,事实上康复不是继续治病,而是要解决疾病或损伤造成的功能障碍。

先说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

(脑瘫患儿练习独坐)

家长们要知道:脑瘫不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而是非进行性(不会继续发展)的一组脑损伤综合征。所以针对脑损伤的药物治疗往往在出生后不久刚发现异常时采用,之后只有伴发癫痫、严重姿势异常(肌张力增高)不能控制时才需要药物治疗,甚至需要手术治疗,而大部分孩子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可是有些家长却带着3、4岁甚至更大的孩子到处求医问药,耗费了大量钱和精力不说,还耽误了孩子上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宝贵时间。

(脑瘫患儿练习跪位站起)

再说偏瘫,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的运动障碍,任何导致大脑损伤的原因都可引起偏瘫,其中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原因,还有颅脑外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肿瘤、脑内感染等均可引起偏瘫。

截瘫则是瘫痪的一种类型,脊柱压缩性骨折、脊髓损伤、横断性脊髓炎、脊髓肿瘤、椎骨结核和脊髓空洞症等,是造成截瘫的常见原因。

(截瘫患儿练习支撑站立)

患者和家属要知道:偏瘫和截瘫是各种疾病或损伤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以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中风)为例,患者由临床手术或药物治疗挽救生命后,经常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而这种瘫痪症状往往会伴随终身,大部分患者除了需要长期服用控制基础疾病的药物之外,瘫痪症状并非能依靠药物、理疗或者手法按摩治好的。可是仍有不少患者和家属为了“治好手脚”而在各家康复机构辗转多年,期待着有一天手脚能够恢复如初,殊不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期待”中错过了主动康复的最佳时间。

(偏瘫患者练习站立平衡)

因此有必要科普一下:临床医学是治病救命的学科,康复医学则是改善功能的学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当临床治疗结束转介到康复治疗后(理想状态是康复治疗早期介入临床,与临床治疗有一段并列的过程),肢体运动障碍已经不是疾病或损伤本身的问题了,而是病伤所致的功能障碍问题,这时候的各种治疗手段也已经不是针对病伤而是应该针对功能障碍了。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患者的腿不能站立行走了,是应该每天躺着靠药物、理疗或手法按摩(我们称之为被动治疗)来期待有一天能够站起来行走呢,还是应该像运动员接受教练培训那样靠自己主动练习站立平衡、练习跨步行走(我们称之为主动康复)来努力重新学习掌握行走技能呢?同样,一个患者的手不能拿杯子了,是每天接受被动治疗期待某一天奇迹出现呢,还是主动练习各种使用上肢和手的作业来努力参与手的潜能开发、重新学会拿杯喝水呢?

(偏瘫患者练习用助行架行走)

希望广大老百姓能够了解康复不是继续治病,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处理和解决功能障碍问题的学科,康复医学的诊疗模式是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组成的教练团队来综合解决患者的整体功能问题,强调患者要像运动员一样主动参与,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临床医学的诊疗模式是由专科医师手术或开药、责任护士给药或替代护理为主,患者主要是被动接受,而且只有乖乖接受手术和按时服药才能有效。

所以说,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主动参与,还要认真完成教练个体化设计的“课后作业”,家属也要积极配合,要成为患者的“陪练”而不是“陪护”。请记住康复是为了提高功能,是要获得能力和技能,被动治疗难以给患者赋能,只有主动康复才能使患者提高功能。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kkfbq.com/jbbx/10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