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优势学科开出融合门诊,仁济医院疑难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s://m.39.net/pf/a_5154125.html历经半年多的筹备,上海交通大医院“疑难及罕见病诊疗中心”于10月23日正式成立。“未来,该中医院多学科优势,为罕见病患者提供高质量临床诊疗服务,为更多患者和家庭带来希望。”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牟姗接受采访时说。图说:上海交通大医院疑难及罕见病诊疗中心揭幕仪式现场采访对象供图(下同)多年怪病查不出,仁济专家破解谜题发热、眼部红肿、左踝结节、肺炎、耳廓和鼻梁红肿……全身接二连三出现了奇怪的症状,一度昏迷送进ICU,多次输血后勉强捡回一条命。辗转3家医院5个科室后,患病三年始终查不出病因的苏先生(化名)医院风湿科找到了答案:这是一例罕见的VEXAS综合征病例,距离该病的全球首次报道仅相隔2年。VEXAS综合征是一种UBA1基因体细胞突变引起的成年起病的炎症性疾病,在我国很罕见,并且缺乏充分的临床诊治经验。年12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者首次描述了这一类疾病。VEXAS综合征目前患病率未知,多出现在男性,中位起病年龄为64岁。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丁慧华和主治医师吴玲玲利用风湿病研究所的实验资源,为患者免费量身定制基因检测。一周后,两位医生便带来了诊断结果,苏先生存在显著的体细胞突变,符合VEXAS综合征的诊断。目前,尚未有针对VEXAS综合征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苏先生而言,既往尝试了各类治疗,均未见效。图说:风湿科主任医师陈盛查房(中间)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陈盛带领团队通过全科讨论,结合国内外前沿报道及本科室在免疫领域丰富的临床经验,最终为患者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经过近1月的精心照护,苏先生平安出院,其两周后的门诊随访数据显示,身体情况稳定。像苏先生这样的罕见病患者,在医院并不少见。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卫健委已颁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有58种罕见病曾在医院得到确诊和治疗,其中罕见病目录中约50%的成人罕见病,均在医院24个临床科室中得到诊治。近几年,医院住院部收治罕见病目录中所涉及的罕见病患者已超例。多学科骨干集结,为患者提供服务《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显示,全球目前已知的罕见病超过种,我国现有各类罕见病患者多万人,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人。为进一步提升疑难罕见病的诊疗能力,医院整合院内优势学科、优质资源,积极筹建疑难病及罕见病诊疗中心,分别在提升临床能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建立管理运行机制、挖掘培养骨干等方面持续发力,已建成罕见病临床诊断、临床队列研究、治疗和随访评估体系。在临床诊疗能力方面,医院梳理院内诊治罕见病患者病例,形成罕见病病例库。临床科室不断尝试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利用肝移植技术为累计超过余名罕见病患儿进行治疗;利用自行设计的测序方法提前诊断VEXAS综合征;利用免疫靶向治疗技术治疗血液科肿瘤,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创新性使用免疫治疗技术和干细胞治疗技术治疗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这些诊疗技术的应用均获得了非常有效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罕见病具有发病率低、诊断困难、并发症多、疾病复杂、可治疗性差、治疗费用高等特点,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协作才能精准诊治。医院疑难及罕见病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吴恒趋说,医院已建成一支相互协作、相互融合、攻坚克难的多学科协作团队。设立“罕见病融合门诊”,让患者在一次就诊中获得多个学科领域的诊断建议。今年,医院举办罕见病病例大赛,联合浦南分院、嘉定分院、宝山大场分院、医院、南通分院等医联体单位,收集了19个科室的33份罕见病诊疗病例,最终评选出优秀罕见病病例,进一步开阔临床医生视野,提升医生罕见病、疑难病诊断思维。医院院长夏强表示,医院将以疑难及罕见病诊疗中心成立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疑难病和罕见病方面的诊疗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新民晚报记者左妍